诗曰:
大道虽天定,人心实主持。
道家修性命,佛氏重慈悲,
儒者立名教,敦崇伦与彝,
各说各有理,各行各相宜,
虽亦各有短,短苦不自知;
若云不是道,千古已如斯,
若云都是道,大道何多歧。
乃知道一天,人心如四时,
人心与天道,须臾不可离。
话说两个侍者领了冥报和尚之命,忙忙走出西村来寻请大唐僧人不题。却说唐半偈下了马,与小行者立在西村口等待沙弥去寻猪一戒,原说是走去便来,不道等了一两个时辰,不但猪一戒不来,连沙弥也无踪影,心下着急,便对小行者道:“沙弥去了许久,为何不来?
定有缘故。”小行者道:“有甚缘故?决是寻着了呆子,大家同等斋吃。方才师父拿定生意,不放他去便好,既放了去须等他吃个像意,方得回来。如今急也无用,且寻个稳便所在略坐一坐方妙。”唐半偈没法,只得依言,就在路旁一个草庵门前石上坐下。坐不多时,只见草庵里走出一个浓眉广额圆头圆脸的笑和尚来,将唐半偈看了两眼,笑嘻嘻说道:“东来的和尚,你的死期到了!”唐半偈听了,忙起身合掌道:“死既有期,敢不受命。但不知还在何时?乞老师明示。”那笑和尚又嘻嘻的笑道:“只怕就在今日。”小行者在旁听了大笑道:“和尚莫要油嘴!你这些撮空的话儿只好恐吓乡村里的愚人,我师父历功累行七八证果之人,莫说没有死的道理,就是命里该死,阎王知是我孙小圣的师父,哪个敢来勾他?”笑和尚又笑嘻嘻说道:“既是阎罗王怕你,不敢来勾你的师父,为甚两个师弟又被他勾了去?”说罢,竟笑嘻嘻走进草庵去了。唐半偈听说两个师弟勾了去,大惊道:“履真呀,莫要唐突!这位师父说话有因,不是凡人,况一戒、沙弥久不见来,莫非果被人暗害了?”小行者道:“他两个纵没用,也还粗粗卤卤,青天白日怎生害他?要害他,除非自家贪嘴吃的饮食多胀坏了。”唐半偈道:“你怎就忘了,那莲化东村老善人曾说西村有个冥报妖僧,专会咒人,莫非被他咒倒?”小行者道:“妖僧咒人或者有之,若说咒死了他两个,我还不信。”唐半偈道:“天下事奇奇怪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难执一而论。但方才这位佛师说话似有机旨,你看着马,待我进庵去问个明白方见端的。”小行者不敢拦阻,唐半偈遂抖抖衣服步入草庵中来。
到了庵中,只见那笑和尚坐在一张禅床上,笑嘻嘻问道:“你在外边守死罢了,又进来做甚?”唐半偈拜伏于地道:“弟子进庵来不是要求佛师免死,但请问弟子之死还是天命该绝?还是有人暗害?”那笑和尚又笑嘻嘻说逍:“虽是暗害,暗害死了便就是你的天命该绝了。但念你求解远来,跋涉许多道路,今去灵山不远,一旦被人暗算,岂不前功尽弃?我传你一个法儿与你躲过吧。”唐半偈闻言又再拜道:“非弟子贪生,既蒙佛师念此求解善缘为弟子消愆灭罪,敢求指示因缘。”笑和尚道:
“佛法犹水,孽风其魔。
有风有水,安得无波?”
唐半偈闻言未能了悟,又再拜道:“弟子愚蠢,佛法微言,一时不悟,伏祈明示。”笑和尚又笑嘻嘻说道:
“你既西来,他自从东,
相逢狭路,安肯放空!
直道易避,暗曲最凶;
倘然失手,劳而无功。”
唐半偈再三拜谢道:“既蒙佛师慈悲,敢求趋避之方。”笑和尚道:“这恶秃怨恨结成,最会咒人,你两个徒弟都被他咒倒,你若不知提防,未免也遭毒手,我传与你四句偈言,等他念咒时你朗朗对众宣扬,他自咒不倒。”唐半偈又伏地拜求,那笑和尚方笑嘻嘻念道:
“毒心为仇,毒口为咒。
嚼烂舌头,虚空不受。”
笑和尚念完又分付道:“此乃解毒真言,可牢记在心,包管你无事。你去罢,前途再会。”唐半偈受教,留心记了,伏地拜谢。拜完抬起头来看时,那笑和尚已不见了,心下不胜惊讶。正在惊讶不定,忽小行者引了两个侍者入来。两个侍者看见唐长老,一齐上前作礼道:“从东寺冥报大和尚闻知老师父乃东土活佛,飞锡过此,希世难逢,愿求一会。特命两弟子拜逆,伏望同扬教法,即赐俯临。”唐半偈忙答礼道:“贫僧初过此地,虽闻冥大和尚道法高妙,思欲一叩洪深,因王命在身,不敢羁滞,今不幸失了两个弟子没处找寻,闻得大和尚乃此方教主,自知踪迹,正欲进谒以求指示,复蒙召晤,想是因缘。即此便行可也。”两侍者见唐长老肯行,满心欢喜,遂怂恿着同出庵来。小行者心知冥报和尚夙有冤愆,料躲不过,便不拦阻,任凭唐长老前行,目却牵马随后。
不多时到了寺前,只见那些赴斋的僧俗尚拥挤不散,两侍者忙分开众人引唐长老入去。此时,冥报和尚已下了台,在禅堂中等候。忽报东土师父到了,遂迎下堂来,将唐半偈细细一看,只见:
面无色相,身不挂丝。了了见大智大慧,落落如不识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