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体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古代体育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更为多样化。但是总得来看,到了清代末年,围棋的水平还是有所下降,它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与围棋相关中国象棋,一般认为起源于兵家,据说是与春秋战国时期部队的遣将布阵有很大的关系。象棋最早称为“象戏”,因为唐以前没有象,甚至唐代传入日本的“将棋”也没有象,是为什么称为象棋呢?有人说因为当时的象棋子是象牙做的,所以把它叫象棋。象棋发展到了唐代,它的形制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王、军师、马、炮、车、兵这几个棋子,其中砲是比以前多出来的,所以唐代的象棋比以前局制有很大的改进。

  到了北宋时期,象棋基本上定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从制度上,还是象棋子的特点上,都基本上跟后代没有大的变化。河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洛阳曾经发现了一副瓷质的象棋子,黑、白象棋各十六枚,棋子的类型跟现在象棋基本上一样,所以说宋代的象棋基本上完全定型了。

  在棋类当中,还给大家介绍一个六博棋,六博棋大家知道得可能少一点。这个棋,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实际上在古代的棋类史上它是比较早的一类棋,像我前面讲的苏秦在向魏王介绍关于齐国的繁荣景象时,也曾经提到临淄的居民在下“六博”。所以说,六博就跟当时的蹴鞠一样,也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形式。根据有关文献,还有考古发现的资料,六博棋主要包括哪些呢?一个是棋局,一个是棋子,还有鱼、还有箸、还有博筹,它是掷采行棋的一种方式。战国到秦汉,曾经发现了许多与六博棋有关的棋局,画像石上的有关刻画等等,有些铜镜上也有六博,这都是当时六博普及盛行的一种标志。但是,汉代以后,六博逐渐地转化为一种赌博的形式了。随着丝绸之路,六博曾经传入西方,东晋十六国的时候,曾经传入印度。但是隋唐以后,传入印度的这种六博棋也逐渐消亡了,因为它的生命力已经没有了,所以棋类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生命力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也就逐渐消失了,这是讲的棋类。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具有地域和民俗时令特点的民俗民间体育,这里包括龙舟竞渡,还有其他的具有民俗特色的一些体育活动。

  据考古发现最早的资料,有关龙舟竞渡在春秋时候就出现了,在浙江鄞县出土的一件青铜钺,它表面的纹饰就是龙舟竞渡,而且人戴着羽饰,动作整齐划一,把竞渡的场面描写的比较形象。另外考古工作者在西南地区发现的相当于战国中期到东汉的石寨山式铜鼓上,好多画面也是表现竞渡赛的,所以说这种运动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

  秦汉魏晋以后,龙舟竞渡经常在民间盛行。特别是隋唐以后它的竞赛时间比较统一了,一般都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端午节期间。这幅画就是宋代画家李嵩绘制的一幅《中天戏水图》,这是当时龙舟竞渡的一个画面。直到现在,龙舟竞渡还在全国各地非常普及,每年在一定节日举行,而且作为一种群众习见的形式。

  除了龙舟竞渡,在具有地域和民俗时令特点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当中,还有一类是依据民俗节令的变化而兴起来的、带有规律性的一种体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就是在节日期间、在民俗节会期间举行,而且每当节日期间必须举行这类活动。它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像春节、七夕、清明等等,这些期间都有民俗体育活动举行。因为长期在节日之间,这种活动就演化为一种体育游戏节,现在许多少数民族当中都存在着这种节日。因为它是一种例定性的、每年的活动,所以说这种活动就比较普及。还有一点,就是民俗节令体育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活动形式,因为它多在民俗节令期间举行,所以说能使人们在劳动之余,一张一驰、一劳一逸的转化中发展身体,增进健康,这是民间体育活动的一大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典型体育项目主要有这么几种:像拔河、秋千、踏青、登高、高跷、放风筝、元宵观灯、跑旱船、舞龙以及踢毽子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很典型的民俗性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这些通过民俗节令而发展起来的体育活动形式,由于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当代,经过历史的洗练而流传下来具有民俗特点的体育活动,仍拥有众多的参与者,而且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动形式。

  从上面讲的整个中国古代体育史的发展表明,当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混沌朦胧状态的时候,以中华民族为代表的中国东方体育文化已经从公元前五千年左右开始逐步向文明社会过渡,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制定了与后世各项运动相关的规矩,也叫规则。而此时,以欧洲及地中海为代表的西方古代体育,这时候才刚刚起步,经过公元前八至五世纪的发展,西方的体育才逐步形成。所以说在早期,还是东方体育占了主要的地位,它对世界体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东方典型代表的中国古代体育,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有的项目虽然在风行一时以后消失了,但是有的随着生命力的增强还是流传下来了。从对大众健康来说,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东方体育本身的意义还是非常大的,现在经常在街头、在公园见到老百姓的锻炼,许多活动方式实际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