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击磬,子路
鼓瑟,汉高击筑,元帝吹箫。
汉祖之初,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之乐。迎神于庙门,奏《嘉至之乐》,
犹古降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之乐》,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
夏》也。乾豆上荐,奏《登歌之乐》,犹古清庙之歌也。登歌再终,奏《休成之
乐》,美神飨也。皇帝就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成也。其《休成》、
《永至》二曲,叔孙通所制也。汉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当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陈是舜后,故齐有《韶》乐。孔子在齐闻韶,三月
不知肉味是也。秦始皇灭齐,《韶》乐传于秦。汉高祖灭秦,《韶》乐传于汉。
汉高祖改名《文始》,以示不相袭也。《五行舞》者,本周《大武》乐也,始皇
改曰《五行》。及于孝文,复作《四时之舞》,以示天下安和,四时顺也。孝景
采《武德舞》以为《昭德》,孝宣又采《昭德》以为《盛德》。虽变其名,大抵
皆因秦旧事。至于晋、魏,皆用古乐。魏之三祖,并制乐辞。自永嘉播越,五都
倾荡,乐声南度,以是大备江东。宋、齐已来,至于梁代,所行乐事,犹皆传古。
三雍四始,实称大盛。及侯景篡逆,乐师分散,其四舞三调,悉度伪齐。齐氏虽
知传受,得曲而不用之于宗庙朝廷也。
臣少好音律,留意管弦,年虽耆老,颇皆记忆。及东土克定,乐人悉反,问
其逗留,果云是梁人所教。今三调四舞,并皆有手,虽不能精熟,亦颇具雅声。
若令教习传授,庶得流传古乐。然后取其会归,撮其指要,因循损益,更制嘉名,
歌盛德于当今,传雅正于来叶,岂不美欤。谨具录三调四舞曲名,又制歌辞如别。
其有声曲流宕,不可以陈于殿庭者,亦悉附之于后。
书奏,别敕太常,取妥节度。于是作清、平、瑟三调声,又作八佾《鞸》、
《铎》、《巾》、《拂》四舞。先是太常所传宗庙雅乐,历数十年,唯作大吕,
废黄钟。妥又深乖古意,乃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俄而子蔚为秘书郎。
有罪当刑,上哀之,减死论。是后恩礼渐薄。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
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又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
诏许之。复知学事。
时上方使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夔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
夔之短。帝下其议,群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
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
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谥曰肃。
撰《周易讲疏》三卷、《孝经义疏》二卷、《庄子义疏》四卷。与沈重等撰
《三十六科鬼神感应等大义》九卷、《封禅书》一卷、《乐要》一卷、文集十卷,
并行于世。
于时学士之自江南来者,萧该、包恺并知名。
萧该,兰陵人。梁鄱阳王恢之孙,少封攸侯。荆州平,与何妥同至长安。性
笃学,《诗》、《书》、《春秋》、《礼记》并通大义,尤精《汉书》,甚为贵
游所礼。开皇初,赐爵山阴县公,拜国子博士。奉诏与妥正定经史。然各执所见,
递相是非,久而不能就。上谴而罢之。该后撰《汉书》及《文选音义》,咸为当
时所贵。
包恺,字和乐,东海人。其兄愉,明《五经》,恺悉传其业。及从王仲通受
《史记》、《汉书》,尤称精究。大业中,为国子助教。于是《汉书》学者以萧、
包二人为宗,远近聚徒教授者数千人。卒,门人起坟立碣焉。
房晖远,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也。世传儒学。晖远幼有志行,明《三礼》、
《春秋三传》、《诗》、《书》、《周易》,兼善图纬。恒以教授为务,远方负
笈而从者,动以千计。齐南阳王绰为定州刺史,闻其名,召为博士。周武帝平齐,
搜访儒俊,晖远首应辟命,授小学下士。隋文帝受禅,迁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
每称为《五经》库。吏部尚书韦世康荐之,迁太学博士。寻与沛公郑译修正乐章。
后复为太常博士,未几擢为国子博士。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荐举,将擢
用之。既策问讫,博士不能时定臧否。祭酒元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
义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学生皆持其所短,称己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
而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揽笔便下,初无疑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