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昉柳裘皇甫绩郭衍张衡杨汪裴蕴袁充李雄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仕魏,位大司农卿。从武帝入关,为梁州刺
史。昉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
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位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及帝不悆,
召昉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帝失喑,不复能言。昉见静帝幼冲,又素奇隋
文帝。时文帝以后父故,有重名于天下,昉遂与郑译谋,引帝辅政。帝固让,不
敢当,昉曰:“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帝乃从之,及帝为丞
相,以昉为司马。时宣帝弟汉王赞居要冲,每与帝同帐而坐。昉饰美妓进赞,赞
甚悦之。昉因说赞曰:“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岂堪大事!今
先帝初崩,群情尚扰,王且归第。待事宁后,入为天子,此万全计也。”赞时年
未弱冠,性识庸下,以为信然,遂从之。文帝以昉有定策功,拜上大将军,封黄
国公,与沛国公郑译皆为心膂。前后赏赐钜万,出入以甲士自卫,朝野倾瞩,称
为黄、沛。时人语曰:“刘昉牵前,郑译推后。”
昉自恃功,有骄色。然性粗疏,溺于财利,富商大贾朝夕盈门。于时尉迟迥
起兵,帝令韦孝宽讨之。至武陟,诸将不一。帝欲遣昉、译一人往监军,因谓之
曰:“须得心膂以统大军,公两人谁行?”昉辞未尝为将,译以母老为请,帝不
怿。而高颎请行,遂遣之。由是恩礼渐薄。又王谦、司马消难相继反,文帝忧之,
忘寝与食。昉逸游纵酒,不以职司为意,相府事多所遗落。帝深衔之,以高颎代
司马。是后益见疏忌。及受禅,进柱国,改封舒国公,闲居无事,不复任使。昉
自以佐命元功,中被疏远,甚不自安。后遇京师饥,上命禁酒。昉使妾赁屋,当
垆酤酒。治书侍御史梁毗劾奏之,有诏不问。昉郁郁不得志。
时上柱国梁士彦、宇文忻俱失职怨望,时昉并与之交,数相往来。士彦妻有
美色,昉与私通,士彦不之知也,情好弥协,遂相与谋反,许推士彦为帝。后事
泄,帝穷问之。昉自知不免,默无所封。诏诛之曰:
上柱国郕国公梁士彦、杞国公宇文忻、柱国舒国公刘昉等,朕受命之初,
并展勤力,酬勋报效,荣高禄重。朝夕宴言,备知朕意。但心如溪壑,志等豺狼,
不荷朝恩,忽谋逆乱。
士彦称有相者,云其应箓,年过六十,必据九五。初平尉迟迥,暂临相州,
已有反心,彰于道路。朕即遣人代之,不声其罪。入京之后,逆意转深。忻、昉
之徒,言相扶助。士彦许率僮仆,克期不远,欲於蒲州起事。即断河桥,捉黎阳
之关,塞河阳之路。自谓一朝奋发,无人当者,其第二子刚,每常苦谏,第三子
叔谐,固深劝奖。朕既闻知,犹恐枉滥,及授晋部之任,欲验蒲州之情。士彦得
以欣然,云是天赞。
忻往定邺城,自矜不已,位极人臣,犹恨赏薄。朕深念其功,不计无礼,任
以武候,授以领军,寄之爪牙,委之心腹。忻密为异计,树党宫闱,多奏交友,
入参宿卫。朕推心待物,言必依许。为而弗止,心迹渐彰,仍解禁兵,令其改悔。
而志规不逞,愈结於怀,乃与士彦情意偏厚,俱营贼逆,逢则交谋。委士彦河东,
自许关右,蒲津事建,即望从征讨,两军结东西之旅,一举合连横之势,然后北
破晋阳,还图宗社。
昉入佐相府,便为非法,三度事发,二度其妇自论。常云姓是“卯金刀”,
名是“一万日”,刘氏应王,为万日天子。朕训之导之,望其修改。口请自新,
志存如旧,亦与士彦情好深重,逆节奸心,尽探肝膈。尝共士彦论太白所犯,问
东井之间,思秦地之乱,访轩辕之里,愿宫掖之灾。唯侍蒲坂事兴,欲在关内应
接,残贼之策,千端万绪。
惟忻及昉,名位并高,宁肯北面曲躬,臣于士彦?乃是各怀不逊,图成乱阶,
一得扰攘之基,方逞吞并之事。士彦、忻、昉身为谋首,叔谐赞成父意,议实难
容,并已处尽。士彦、忻、昉兄弟叔侄,特恕其命。
临刑,至朝堂,宇文忻见高颎,向之叩头求哀。昉勃然谓忻曰:“事形如此,
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后数日,帝素服临射殿,尽取三家资物置
於前,命百僚射取之,以为鉴戒云。
柳裘,字茂和,河东解人,南齐司空世隆之曾孙也。祖惔,梁尚书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