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
还答,郑重三反,郁议遂屈。转谏议大夫,澄谓普惠曰:“不喜君得谏议,唯喜
谏议得君。”
时灵太后父司徒胡国珍薨,赠相国、太上秦公。普惠以前世后父无太上之号,
诣阙上疏,陈其不可。左右畏惧,莫敢为通。会闻胡家穿圹下坟有盘石,乃密表
曰:“窃见故侍中、司徒胡公,怀道含灵,实诞圣后,近枢克惟允之寄,居槐体
论道之明。故以功余九锡,褒假鸾纛,深圣上之加隆,极慈后之至爱,宪章天下,
不亦可乎!而太上之号,窃谓未衷。何者?《礼记》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尝禘郊社,尊无二上。’窃谓高祖受禅于献文皇帝,故仰尊为太上皇,此因上上
而生名也。皇太后称令以系敕下,盖取三从之道,远同文母,列于十乱,则司徒
为太上,恐乖系敕之意。《易》曰‘困于上者,必反于下。’比克吉定兆,而以
浅改卜,群心悲惋,亦或天地神灵所以垂至戒,启圣情。伏愿停司徒逼同之号,
从卑下不逾之称,则天下幸甚。”
太后览表,亲至国珍宅,召集五品已上博议其事。任城王澄、太傅清河王怿、
侍中崔光、御史中尉元匡、尚书崔亮并同有难,普惠并以理正之,无所屈。廷尉
少卿袁翻曰:“《周官》:上公九命,上大夫四命,命数虽殊,同名为上,何必
上者皆是极尊。”普惠厉声呵翻曰:“礼有下卿、上士,何止大夫与公。但今所
行,以太加上,二名双举,不得非极。雕虫小艺,微或相许,至于此处,岂卿所
及!”翻甚有惭色,默不复言。议者咸以太后当朝,志相党顺,遂奏曰:“张普
惠辞虽不屈,然非臣等所同。涣汗已流,请依前诏。”太后复遣元叉、贾璨宣令
谓普惠曰:“朕之所行,孝子之志;卿之所陈,忠臣之道。群公已有成议,卿不
得苦夺朕怀。后有所见,勿得难言。”
初,普惠被召,传诏驰骅骝马来,甚迅速,伫立催去。普惠诸子忧怖涕泗。
普惠谓曰:“我当休明之朝,掌谏议之任,若不言所难言,谏所难谏,便是唯唯,
旷官尸禄。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然朝廷有道,汝辈勿忧。”及议罢,
旨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
时中山杜弼遗书普惠曰:“明侯深儒硕学,身负大才,执此公方,来居谏职,
謇謇如也,谔谔如也。一昨承在胡司徒弟,当庭面诤,虽问难锋至,而应对响出。
宋城之带始萦,鲁门之柝裁警,终使群后逡巡,庶僚拱默。虽不见用于一时,固
已传美于百代。闻风快然,敬裁此白。”普惠美其此书,每为口实。
普惠以天下人调,幅度长广,尚书计奏,复徵绵麻,恐人不堪命。上疏曰:
“伏闻尚书奏复绵麻之调,遵先皇之轨。夙宵惟度,欣战交集。仰惟高祖废大斗,
去长尺,改重秤,所以爱万姓,从薄赋。知军国须绵麻之用,故云幅度之间,亿
兆应有绵麻之利,故绢上税绵八两,布上税麻十五斤。万姓得废大斗,去长尺,
改重秤,荷轻赋之饶,不适于绵麻而已。故歌舞以供其赋,奔走以役其勤。夫信
行于上,则亿兆乐输于下。自兹已降,渐渐长阔,百姓嗟怨,闻于朝野。伏惟皇
太后未临朝之前,陛下居谅暗之日,宰辅不寻其本,知天下之怨绵麻,不察其幅
广、度长、秤重、斗大,革其所弊,存其可存,而特放绵麻之调,以悦天下之心。
此谓悦之不以道,愚臣所以未悦者也。”
普惠又表乞朝直之日,时听奉见。自此之后,月一陛见。又以孝明不亲视朝,
过崇佛法,郊庙之事,多委有司,上疏曰:“伏惟陛下重晖纂统,钦明文思,天
地属心,百神伫望。伏愿躬致郊庙之虔,亲纡朔望之泽,释奠成均,竭心千亩,
明发不寐,洁诚禋祼,孝弟可以通神明,德教可以光四海。然后精进三宝,信心
如来。道由化深,故诸漏可尽;法随礼积,故彼岸可登。量撤僧寺不急之华,还
复百官久折之秩。已兴之构,务从简成;将来之造,权令停息。但仍旧贯,亦何
必改作。庶节用爱人,法俗俱赖。”寻别敕付外,议释奠之礼。
时史官克日蚀,豫敕罢朝。普惠以逆废非礼,上疏陈之。又表论时政得失:
一曰审法度,平斗尺,租调务轻,赋役务省。二曰听舆言,察怨讼,先皇旧事有
不便于政者,请悉追改。三曰进忠謇,退不肖,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四曰兴灭
国,继绝世,勋亲之胤,所宜收叙。书奏,孝明、灵太后引普惠于宣光殿,随事
难诘。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