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钻了空子。蒙恬点了点头说:“公子现在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我这个老师实在是甘拜下风,只好辞职了。”
“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学生爱多管闲事,有点讨人嫌?如果是那样,学生这厢赔礼了。”扶苏说完真的向蒙恬施了一个礼,然后接着又说:“现在闲话少叙,请继续讲授‘孙子兵法’。”
“遵命。”蒙恬双手一抱,向扶苏还礼。
两人对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昨天,我讲授的是‘孙子兵法’的〈计篇〉。现在我们首先来温习一下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精: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公子,你把孙子这些话的主要意思给解释一下。”
“孙子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他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分析,通过对敌我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政治,就是有利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因此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时节候的变化。地利,就是指高陵洼地、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将领,就是指智谋、诚信、仁慈、勇敢、严明。法制,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掌管。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七种情况是:哪一方面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面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面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那一方面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面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面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面赏罚公正严明?我们依据这些,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扶苏侃侃而谈。
“公子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对〈计篇〉做个小结:〈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孙子所以把〈计篇〉放在首篇,可以看出谋划对战争的重要性。在怎样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上,孙子提出必须从‘五事’和‘七计’入手,把敌我双方作详细的分析比较,来判断胜负。在作战以前,先有了这些思想准备工作,临阵时自然能够发挥主动作用。在‘五事’中,把‘道’列居首位,颇有政治意义。按孙子解释:‘道’就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民不畏危’,这在今天来说,就是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用这种精神统帅士兵,自然能得到士兵的拥护,而为之拼死斗争。另外,孙子还大胆地而不讳地提出:兵者,诡道也。并具体地列出使用诡诈的方式方法。他认为用兵打仗应以诡诈为原则。因此要做到: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要打;要向近处,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作要向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充实,就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他;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屈挠他;敌人辞卑慎行,就要使之骄傲;敌人休整良好,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奥秘,是不可预先讲明的。最后孙子还指出,在出征前,必须在庙堂做周密的筹划,‘多算胜,少算不胜。’说明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未战以前的庙算多与少了,这是〈计篇〉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