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尚书。出为辅国将军、镇北镇军二府长史,廷尉,领骁骑将军。永明元年,转
度支尚书。寻领国子博士。时国学置郑王《易》,杜服《春秋》,何氏《公羊》,
麋氏《谷梁》,郑玄《孝经》。澄谓尚书令王俭曰:“《孝经》,小学之类,不
宜列在帝典。”乃与俭书论之曰:
《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弥天地之道,通万物之情。自商瞿至田何,其
间五传。年未为远,无讹杂之失;秦所不焚,无崩坏之弊。虽有异家之学,同以
象数为宗。数百年后,乃有王弼。王济云弼所悟者多,何必能顿废前儒。若谓
《易》道尽于王弼,方须大论,意者无乃仁智殊见。且《易》道无体不可以一体
求,屡迁不可以一迁执也。晋太兴四年,太常荀菘请置《周易》郑玄注博士,行
乎前代,于时政由王、庾,皆俊神清识,能言玄远,舍辅嗣而用康成,岂其妄然。
太元立王肃《易》,当以在玄、弼之间。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逮颜延之
为祭酒,黜郑置王,意在贵玄,事成败儒。今若不大弘儒风,则无所立学。众经
皆儒,惟《易》独玄,玄不可弃,儒不可缺。谓宜并存,所以合无体之义。且弼
于注经中已举《系辞》,故不复别注。今若专取弼《易》,则《系》说无注。
《左氏》太元取服虔,而兼取贾逵《经》,由服传无《经》,虽在注中,而
《传》又有无《经》者故也。今留服而去贾,则《经》有所阙。案杜预注《传》,
王弼注《易》,俱是晚出,并贵后生。杜之异古,未如王之夺实,祖述前儒,特
举其违。又《释例》之作,所弘惟深。
《谷梁》太元旧有麋信注,颜益以范宁,麋犹如故。颜论闰分范注,当以同
我者亲。常谓《谷梁》劣,《公羊》为注者又不尽善。竟无及《公羊》之有何休,
恐不足两立。必谓范善,便当除麋。
世有一《孝经》,题为郑玄注,观其用辞,不与注书相类。案玄自序所注众
书,亦无《孝经》。
俭答曰:“《易》体微远,实贯群籍,施、孟异闻,周、韩殊旨,岂可专据
小王,便为该备?依旧存郑,高同来说。元凯注《传》,超迈前儒,若不列学官,
其可废矣。贾氏注《经》,世所罕习,《谷梁》小书,无俟两注,存麋略范,率
由旧式。凡此诸义,并同雅论。疑《孝经》非郑所注,仆以此书明百行之首,实
人伦所先,《七略》、《艺文》并陈之六艺,不与《苍颉》《凡将》之流也。郑
注虚实,前代不嫌,意谓可安,仍旧立置。”
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澄曰:“仆年少来无事,唯以读书为业。且年
已倍令君,令君少便鞅掌王务,虽复一览便谙,然见卷轴未必多仆。”俭集学士
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叹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夺物将去。
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吴郡中正,光禄大夫。加给事中,中正如故。寻领国
子祭酒。以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将七八升,以问澄,澄曰:
“此名服匿,单于以与苏武。”子良后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隆
昌元年,以老疾,转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未拜,卒。年七十。谥靖子。
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
曰:“陆公,书厨也。”家多坟籍,人所罕见。撰地理书及杂传,死后乃出。
澄弟鲜,得罪宋世,当死。澄于路见舍人王道隆,叩头流血,以此见原。扬
州主簿顾测以两奴就鲜质钱,鲜死,子晖诬为卖券。澄为中丞,测与书相往反,
后又笺与太守萧缅云:“澄欲遂子弟之非,未近义方之训,此趋贩所不为,况
搢绅领袖,儒宗胜达乎?”测遂为澄所排抑,世以此少之。
时东海王摛,亦史学博闻,历尚书左丞。竟陵王子良校试诸学士,唯摛问无
不对。永明中,天忽黄色照地,众莫能解。摛云是荣光。世祖大悦,用为永阳郡。
史臣曰:儒风在世,立人之正道;圣哲微言,百代之通训。洙泗既往,义乖
七十;稷下横论,屈服千人。自后专门之学兴,命氏之儒起,石渠朋党之事,白
虎同异之说,《六经》五典,各信师言,嗣守章句,期乎勿失。西京儒士,莫有
独擅;东都学术,郑贾先行。康成生炎汉之季,训义优洽,一世孔门,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