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辨,所为者极于坚伪偏抗之行,求名而已,故明主诛之。故古语曰:
“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工匠不能,无害于巧;君子不知,无害于
治。”此言信矣。
为善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善也;为巧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巧也;未尽善巧之
理。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故所贵圣人之治,
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也;所贵工倕之巧,不贵其独巧,贵其能与众共
巧也。
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群,勇欲绝众。独行之贤,不足以
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辩,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征阵。
凡此四者,乱之所由生。是以圣人任道以夷其险,立法以理其差。使贤愚不相弃,
能鄙不相遗。能鄙不相遗,则能鄙齐功;贤愚不相弃,则贤愚等虑。此至治之术
也。
名定则物不竞,分明则私不行。物不竞,非无心;由名定,故无所措其心。
私不行,非无欲;由分明,故无所措其欲。然则心欲人人有之,而得同于无心无
欲者,制之有道也。田骈曰:天下之士,莫肯处其门庭、臣其妻子,必游宦诸侯
之朝者,利引之也。游于诸侯之朝,皆志为卿大夫而不拟于诸侯者,名限之也。
彭蒙曰:“雉兔在野,众人逐之,分未定也;鸡豕满市,莫有志者,分定故也。
物奢则仁智相屈,分定则贪鄙不争。”圆者之转,非能转而转,不得不转也;方
者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因圆之自转,使不得止;因方之自止,使不
得转。何苦物之失分?故因贤者之有用,使不得不用;因愚者之无用,使不得用。
用与不用,皆非我也。因彼可用与不可用而自得其用也。自得其用,奚患物之乱
乎?物皆不能自能,不知自知。智非能智而智,愚非能愚而愚,好非能好而好,
丑非能丑而丑。夫不能自能,不知自知,则智好何所贵?愚丑何所贱?则智不能
得夸愚,好不能得嗤丑,此为得之道也。道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怨,富贵者不骄,
愚弱者不慑,智勇者不陵,定于分也;法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敢怨富贵,富贵者
不敢陵贫贱,愚弱者不敢冀智勇,智勇者不敢鄙愚弱。此法之不及道也。
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
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人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
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昔齐桓好衣紫,
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
故俗苟沴,必为法以矫之;物苟溢,必立制以检之。累于俗、饰于物者,不可与
为治矣。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国人皆
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越王句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之。比及数年,
民无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居上者之难,如此之验。圣王知民情之易动,故作
乐以和之,制礼以节之。在下者不得用其私,故礼乐独行。礼乐独行,则私欲寝
废;私欲寝废,则遭贤之与遭愚均矣。若使遭贤则治,遭愚则乱,是治乱属于贤
愚,不系于礼乐。
是圣人之术与圣主而俱没,治世之法逮易世而莫用,则乱多而治寡。乱多而
治寡,则贤无所贵,愚无所贱矣。处名位,虽不肖,不患物不亲己;在贫贱,虽
仁贤,不患物不疏己。亲疏系乎势利,不系于不肖与仁贤也。吾亦不敢据以为
天理,以为地势之自然者尔。今天地之间,不肖实众,仁贤实寡。趋利之情,不
肖特厚。廉耻之情,仁贤偏多。今以礼义招仁贤,所得仁贤者,万不一焉;以名
利招不肖,所得不肖者,触地是焉。故曰:“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
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
庆赏刑罚,君事也;守职效能,臣业也。君料功黜陟,故有庆赏刑罚;臣各
慎所任,故有守职效能。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
正。名正而法顺也。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见侮不辱,见推不矜,禁暴息
兵,救世之斗。此仁君之德,可以为主矣。守职分使不乱,慎所任而无私。饥饱
一心,毁誉同虑,赏亦不忘,罚亦不怨。此居下之节,可为人臣矣。
世有因名以得实,亦有因名以失实。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
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