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欲扬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巧舌如簧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严世蕃似乎没有听出齐汉生话语之中流露出的不快,随意地扬起了一只手,叉开五指,冲着齐汉生晃着,说道:“至少得这个数。”

    “五十万?”齐汉生被唬得一下子站了起来,沉着脸说道:“也请抚台大人恕下官直言,数目委实太大,下官万难筹得。请抚台大人免了下官知府之职,另觅高明之士吧!”

    齐汉生的反应在严世蕃的意料之中,他大笑了起来:“哈哈哈,怎么说子方兄也是个探花郎,何以器量如此之小,竟被区区五十万的数字吓住了,要跟我摔乌纱帽?当初十年寒窗、七场文战挣得的锦绣前程也不要了?”

    齐汉生越发恼怒了,反唇相讥道:“回抚台大人的话,下官自幼出身寒苦,怎比得上抚台大人簪缨世家、相府高第?莫说五十万两银子,就是五万两,下官也从未见过。与其完成不了抚台大人交付下来的差使,日后被抚台大人疏劾论去,倒不若趁早避位让贤,省得坏了大人的方略!”

    严世蕃却不动怒,继续笑道:“身在江南大邑,贵为苏州知府,子方兄还能没见过五万两银子?别的暂且不说,去年朝廷采纳了子方兄提出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给苏州拨来用于赈灾和改稻为桑的钱粮,就远远不止五十万两吧?世蕃只不过是把朝廷去年给付苏州赈灾抚民的钱粮,再从苏州官绅士人之家收回来一部分,就当是他们出钱出粮替朝廷发赈了。这有何不可?”

    齐汉生亢声说:“大人宏论,下官万难苟同。朝廷倾举国之力赈数府之灾,岂能与募捐之事相提并论?再者说来,丰年备荒、灾年放赈,此乃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府份内之责,将之委于士人,于情不合,于理不通。”

    被手下一个知府一而再再而三地顶了回来,原本脾气暴躁的严世蕃却仍不动怒,不用说是一定要说服齐汉生心甘情愿地和自己一起干。他笑道:“既然子方兄不能赞同我的说法,赈灾一事不提也罢。那么,我还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子方兄:嘉靖二十三年诸逆伙同南京诸多勋臣显贵在江南造逆,为要敛财,在江南诸省士人之中纳捐授官。当时子方兄正在南京,理应亲眼目睹千百士子拥塞道途、争相纳贡之‘盛况’。不知子方兄可知道,一次纳贡捐官,伪明逆臣从中敛取了多少钱财?再者,即便不算奔走权门撞木钟的使费,苏州官绅势豪之家子弟纳捐买官又花去了多少银两?”

    诚如严世蕃所言,当年伪明政权为要聚敛钱财用于组织叛军对抗朝廷和满足自己的贪欲,大开纳捐之门,公然卖官鬻爵,其上者如府部堂官、郎中寺丞,须纳四五千两银子才能授给;次一等的如翰林待诏、知府县令,亦要二三千两银子。虽则如此,纳捐者仍蜂拥而至,各寻门路,争抢不休。当时齐汉生已坚辞伪明政权授予的官职,在南京夫子庙摆摊卖字画,对这兼事情自然知之甚详。甚至,那首当年在江南一带传得沸沸扬扬的讥讽伪明政权纳捐授官一事的民谣“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入官家口。”便是出自他的手笔,只不过是担心激怒伪明逆臣,假托民谣而已。可是,要问伪明逆臣从中敛取了多少钱财、苏州士人买官花了多少钱,他未曾在伪明政权就任要职,就说不上来了。

    见齐汉生答不上来,严世蕃客气地说:“是我问的唐突了。子方兄耿忠于朝廷,不屑与逆臣为伍,坚辞伪职,对纳贡捐官之事个中详情或许并不知悉。临来之前,我专门就此请教了当年坐镇南京处理逆案的吕芳吕公公。据他说,伪明逆臣从中敛取钱财不下二百万两之多。而苏州一地,便有六十余人纳捐得官,合计交银二十一万四千多两。倘若加上打点权贵及有司衙门的各项使费,只怕不下五十万两之多。吕公公仁厚,只让他们依原价的双倍给朝廷交付了赎罪银,亦得了四十二万八千两。比及今次我要在苏州募捐到五十万两定额,也少不到哪里去!我倒要请教子方兄:苏州官绅士人之家能拿得出来几十万两银子奔走权门、纳贡捐官;为求脱罪免责,亦能拿得出来几十万两银子。何以这一次为皇上整修殿宇,子方兄却认定他们倒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了?”

    原来,伪明朝廷为了敛财而大开纳捐之门,许多豪富子弟都去捐了官。谁知那顶乌纱帽还没有戴热乎,朝廷就倾师南下,一举平定了江南之乱。那些人花大把的银子买来的官被一风吹了不说,还成了“伪职”,等若掏钱把自己买成了个罪当诛灭九族的乱臣贼子。虽说朱厚熜为了安抚江南士民,对这些跟风倒的官绅士人有“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恩旨,时任南京镇守太监的吕芳却忧心朝廷财用吃紧渎国家名器,侮辱士人斯文”的罪名,把那些人都收押入监,逼着他们掏出双倍的银子把自己买来的“伪职”再赎了回去。吕芳此举虽与朱厚熜“推仁心及天下”的初衷不符,却为江南复兴筹措了好几百万两银子,无论是朱厚熜,还是满朝文武,就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全然不知道这回事儿。

    齐汉生听到严世蕃比出这个例子,心中颇不以为然,说道:“请抚台大人恕下官犯上直言。下官冒昧揣测,吕公公责令那些纳捐得官的士人交付赎罪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