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朝科举制度,各级生员中年富力强、品学兼优,并在本省学政主持的考试中“累考优等”者,可以被录取为“选贡生”,俗称贡生。贡生也同进士一样,算作正途出身,今后不用参加乡试、会试,只要在相当于殿试的贡考中合格,就能被授予官职。那些原本只有举人或秀才功名的儒生,只要去海外教五年的书,便能一跃龙门,成为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日后前程也就有了保证。朱厚熜许下这样的承诺,不用说是诱之以利,想让更多的儒生都自愿投身到意义深远的传播儒家文化、中国文明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增强大明王朝的软实力做出贡献。
他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虽说古往今来,那些士人儒生、圣贤门徒个个标榜自己“朝闻道,夕死足矣”,也个个好为人师,可真的要他们象那些天主教、基督教的神甫或佛教的禅师一样舍生忘死,不远万里传播教义于蛮荒之地,大概一个个都视若畏途、避之莫及吧!
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呈上所谓的誓书,要求协助大明讨伐夷人而始,皇上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更如抽丝剥笋一般,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提出了一系列因变应变之法,令高拱不禁暗自啧啧称奇,尤其是假以拘管流放囚徒为名,为设置海外宣慰使司找到了借口,更使高拱深感圣心深远,远非常人所能企及——他可不知道,其实眼前这个冒牌皇上不过是把后世的外交体制、西方列强藉传教推行殖民统治,以及他穿越到明朝之前方兴未艾的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传播儒家文化等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办法一股脑地都操练了出来,搞出了这么个不伦不类、不土不洋的大杂烩,还顺便解决了孤悬海外的无人岛屿的管辖权问题,为后世中国争夺领海主权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历史依据,用意与他当初责令巡防的东海舰队每到一处,便要立碑为证如出一辙。
自从穿越到明朝,朱厚熜就以考成法狠抓各项政策、法令的落实,前些日子,还因为应天府违背朝廷重商国策,未能很好地执行废除当行买办及牙商包买制度,罢了正二品南京户部尚书、应天巡抚刘清渠的官,力度不可谓不大。要求臣子如此,他这个皇上当然要以身作则。加之高拱临行在即,朝廷得赶紧把这些重要的事情都定下来,也好统筹调度,周全谋划。因此,见高拱对自己的处置之法并未提出异议,朱厚熜笑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快些去往你恩师夏阁老府邸,一则替朕祝他佳节愉快;二则将我等方才商议定下来的这些处置方法向他通报一声,征询他的意见和建议。兹事体大,务必集思广益,不出差错才是。”
高拱情知圣意已决,征询恩师夏言的意见只是皇上客气的说法,用意在于让自己说服恩师支持这些举措,便躬身应道:“微臣领旨。”拜辞而出。
高拱走后,朱厚熜又命人召内阁首辅严嵩即刻进宫见驾,让他以明日就以礼部的名义上奏朝廷,一是大赦天下,将囚徒流放海外;二是招募儒生传习儒学于西番诸国。至于组建倭人义勇军一事,高拱建议,既然崇明岛战俘营早已归由南直隶锦衣卫掌管,就可以绕过朝廷,直接由那些皇家亲卫遵旨办理,而不必交付朝议,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了。
可怜严嵩,因老妻并未随行南下,跟前只有刚刚抵达南京,就任应天巡抚的儿子严世蕃一人,也就无所谓中秋佳节团聚不团聚,原本就不打算回去,仍要留宿内阁值房处理政务,以示自己多么的爱岗敬业,废寝忘食。被皇上好言抚慰,这才半推半就地回了临时的府邸,与儿子严世蕃两人就着皇上赏赐的御膳对月饮酒,赏景赋诗。却不曾想,他刚刚起了诗兴,随口吟诵了两句,余下的两句还有一字未稳,正在心中反复推敲,突然接到了皇上急召自己进宫的口谕。严嵩只得把那好不容易才生出的闲情雅致搁下,赶紧更换朝服,进宫见驾;却又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竟使得皇上要星夜召见自己,坐在大轿里苦苦猜测暗自担忧了一路。
而严世蕃也着实气恼——若是爹爹不回家,他便可以应南京那些最会溜须拍马的官员之请,去领略秦淮河那享誉天下的无边***;爹爹回家,父子二人也能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却不曾想,爹爹回是回来了,父子二人话还没有说得几句,却又要匆匆而去。这大半夜的,那些早就被人延请了去的当红名妓或许都被留宿,跟别人滚进了热被窝里。即便他有兴致踏月寻芳,也必定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此,严世蕃独自一人对月喝着寡酒,还要替爹爹担心,连一向觊觎权势,恨不得明天就接了爹爹首辅之位的他,也不禁生出“为人不做官,做官不由己”的颓唐之感。
次日正是八月十六,恰逢三、六、九的大朝之日,严嵩代表礼部提出大赦天下、将囚徒改为流放海外广选士子儒生前往海外传习儒学两项奏议。其中,是遴选士子儒生而非朱厚熜原来所说的“招募”,出于严嵩的建议——在他看来,国家养士两百年,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征召士子儒生为国效力;更何况,皇上还许下了那样丰厚的功名、官职、俸禄等各项承诺,再说“招募”,岂不有损朝廷威仪?
一来这两项奏议都有祖宗成法做理论根据,任谁也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