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欲扬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卷 扬帆 第八十章 造访徐府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太湖流域,西起茅山,东到东海,北尽长江,南至天目山,是一片水乡泽国,自古以来,就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盛产稻米,滨海还有鱼盐、市舶之利,可谓天下富庶之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富甲一方的江淮地主阶层。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赤贫之家,做过游方和尚,还讨过饭,自然对那些为富不仁的豪绅地主没有好感,加之那些人当初支持的是号称吴王的张士诚,给朱元璋逐鹿中原一统四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当他定鼎南京、建立了朱明王朝之后,就动用国家权力严厉打击元末江淮地主阶层,把他们迁徙到外地,田地收归国有,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并采取官田税重、民田税轻,国家重役多由富户承担等诸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自耕农的利益,土地兼并之势有所缓解,做到了“百姓十九在田”。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实行两京制度后,骤然增大了朝廷的开支,江南各省除了供应南京之外,每年调运北方的钱粮多达数百万,其他各项供物不计其数,江南各省贫苦百姓负担日益加重,到了正德年间至嘉靖初年,税重役繁,再加上倭寇时常侵扰劫掠沿海州县,导致社会阶层出现了急剧的两极分化,贫者无立锥之地,豪门富可敌国,不但自食其力的自耕农无以聊生,许多中小地主也纷纷破产,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集中了大量土地,兼营工商业和放高利贷的官僚大地主,土地兼并之势也愈演愈烈,可谓是一门腾达,万户破家。在这其中,松江府华亭县的徐家就是新兴官僚大地主阶层的典型代表。

    徐家在徐阶未出仕做官之前,也不过是个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其后,随着徐阶官秩的步步高升,家人仰仗其势,横行乡里,肆无忌惮,借囤积居奇和放高利贷大肆盘剥百姓,家中田产、资财急剧增加,不但在城里开设有诸多商铺和棉布作坊,家中奴婢、雇佣织工多达数百人;还修建起了朱门华屋、峻宇雕墙的豪华府邸,东至南水关,西至放鹤滩,南至谷阳门,北抵太平桥,占地好几十亩,房屋怕有上千间之多。

    不说别的,就说徐府的这个客厅,大概也算是当时苏松一带最大的客厅之一了:北墙的上方隔着一张镶大理石面的紫檀木茶几,两边各摆着一把紫檀木雕花圈椅,东西两向一溜各摆着八把配着茶几的紫檀木座椅,地面一色的大理石,每块上面还嵌着云石碎星。最难得的是,客厅正中那张镶大理石面的紫檀木茶几上,摆着一只西洋自鸣钟,精铜打造而成,大小不过尺许,镶在一个雕成贝多罗花式样的紫檀木底座上,每搁半个时辰就会自动鸣响报时。

    虽说徐府如今的当家人、徐阶的弟弟徐陟觉得这只西洋商人所谓的“自鸣钟”自鸣倒是确实自鸣,但所报时辰总与铜壶滴漏错前错后,不免有急缓之差,但据卖钟给他的那个佛朗机人说,这只钟是他们那边一个名叫什么“佛罗伦萨”的城邦小国能工巧匠精心打制而成,比之中国的铜壶滴漏不知要精准多少倍。

    佛朗机人这样的说法不免让饱读诗书,还曾中过举人选过官的徐陟大为恼火,甩给了他两千两银子买下了这只钟,却转手给每匹棉布加价四钱,硬是多赚了那个大吹法螺、蔑视天朝威仪的佛朗机人四千两银子,就当是让他这个化外野民明白,泱泱中华、天朝上国,诚不可辱也!

    不过,这只走不准的西洋自鸣钟却是当今稀罕之物,别说是在松江这个小地方绝无仅有,只怕在南北两京的勋贵巨室,乃至大内禁中都不多见,徐陟还是命人把它摆在客厅之中最显眼的位置,客人每每踏进客厅,第一眼就能看到这只西洋自鸣钟,然后就会按压不住好奇心,一再打问来自何方,价值几何。等到客人被两千两银子的高价震慑住,继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之时,徐陟便会向他们讲述自己如何激愤于蛮夷野人之无礼,宁可做不成那笔三万匹棉布的大生意,也要逼着那位佛朗机人同意加价,以此略施薄惩、为国争光的那一桩丰功伟绩,随便大谈一番蛮夷之奇淫技巧,与天朝之文明教化的差距,实不可以道里计之……

    今日也是如此,那位身穿四品紫袍,被徐陟恭恭敬敬让进客厅的官员也是第一眼就看见了那只自鸣钟,还未落座,就不出徐陟所料地啧啧称奇起来:“徐员外,你这只西洋自鸣钟很精美啊!想必是花重金从佛朗机人那里购来的?”

    “高大人好识见!”徐陟满脸堆笑,说:“皇上睿智天纵,废弛海禁之法,四夷之人仰慕天朝文物风流,无不趋之若骛,也带了些稀罕物事来。这还多亏了高大人当年主持开海市得法,东西两洋货殖繁盛之功啊!”

    不用说,这位被徐陟尊为上宾的“高大人”,正是“钦差高大人”。当然了,此“高大人”非彼“高大人”——朱厚熜又玩起了当年对付佛朗机使者弗朗西斯克拉的那套把戏,真正的“钦差高大人”如今只能头戴无翅宫帽、身穿红色锦袍,收敛了脸上所有的表情,摆出一副冷酷傲然的样子,装扮成大明官场上人人敬畏的镇抚司校尉。

    此刻,听到徐陟赞叹皇上废弛海禁和高拱主持开海市之功,朱厚熜笑道:“货殖海外,互通有无,利人利己,又何乐而不为呢!下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