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欲扬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卷 扬帆 第四十六章 两难选择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位忤逆门生还有怨气,出于师长之德首辅之尊,只会时常敲打他们安守本分,却不会在公事政务上刁难他们。

    至于赵贞吉,他是徐阶于嘉靖十七年任会试考官时取中的进士,而徐阶是南直隶松江人氏,闻说家中还有不少田地,也开有丝绸棉布作坊,是松江府有数的几个棉业大户之一。利益所在,赵贞吉当然不能去松江任职。不过,他既是徐阶的门生,虽说未必能得到夏言的关照,但湖广巡抚高耀却是严嵩一党的要员,朝中夏党、严党貌合神离,桌子底下争斗从未消停,却都在竭力拉拢徐阶这个第三方势力,以期压倒对手,由徐阶的门生出任杭州知府兼浙江道监察御史,无论是南京方面与浙江的政务往来,还是湖广省给浙江调粮,大概都要看在徐阶的面子上行个方便,对解决浙江粮食紧缺问题大有裨益。

    朱厚熜如此苦心孤诣,还有一层更为深远的用意,那就是通过事实教育、感化这些在官场士林中享有崇高声誉的清望人士,使他们屏弃对于新政的固有成见和迂腐的流品俗念,成为推动贸易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站出来说话,对那些清流官员、士子的影响力或许比内阁辅臣、六部九卿还要大。只要他们能真正转变过来,成为嘉靖新政的支持者,大明王朝就能万众一心奔小康了!

    此外,对于朝野内外提出商人侵吞国家推行改稻为桑国策利润的问题,吕芳认为,朝廷在江南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将许多稻田改为桑田是为了多产丝绸,产了丝绸是为了卖给外番四夷变成银子,增加国家赋税、提高百姓收入。可是,丝绸不好,外番四夷那边就不要。若是小作坊一拥而上,难免在工艺上难以提高,织出来的绸也就质量不高,卖不上价。而百姓的丝卖给小作坊的话,也卖不上价。为此,他认为朝廷可以效法兵工总署怀柔铁厂及诸多矿山、工厂之成例,由国家出资在江南成立丝织厂和棉纺厂,委派官员管理,聘用大量织师、技工,产出丝绸所获利润,自然也就归国家所有。

    吕芳一个明朝人,还是个太监,能提出成立国营工厂的建议,令朱厚熜不免得意于自己对明朝人的思想启蒙已大见成效,也对他的这个建议大为心动:实行社会化的大生产,有利于降低单位劳动成本,提高生产工艺,推动技术革新,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兵工总署下属的各大工厂、矿山,都是军事工业,与朝廷整饬武备、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休戚相关,可以完全由国家出资或控股,谁也不能说这么做不对。若是只为了赚钱而开办丝织厂和棉纺厂,就难免要招致官场士林那些清流们的“与民争利”之讥——这也不能怪那些人左说左有理,右说右有理,朱厚熜刚刚大讲特讲了“藏富于民”的大道理后,转身就设立国营工厂大赚其钱,岂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自打耳光?他这个皇上的信誉乃至大明朝廷的威信就荡然无存了……

    面对皇上的担忧,吕芳婉转地提醒道:“主子万岁爷,自打嘉靖二十四年江南起了叛乱,内廷苏、松、杭三大织造局就都关了门,这么多年了,也一直未能复设。去年朝廷册封两位新娘娘,还有新正年节赏赐宫人奴婢,都拿不出上好的丝绸作为赏赐……”

    吕芳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厚熜已经明白了过来:原来吕芳的建议是要以复设内廷织造局的名义,开办国家工厂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