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欲扬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卷 扬帆 第二十章 国之良医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东暖阁这边,李时珍进去之后,刚要跪下行觐见大礼,朱厚熜已疾步上前,双手将他搀扶起来,说:“李先生不必多礼!朕方才与马阁老议事,劳你久等,失礼、失礼啊!”

    李时珍不敢忤逆圣意,只得顺势站了起来,被朱厚熜拉着坐在了绣墩之上。他虽生性淡泊,从不对权贵折腰,但此刻面对的是大明王朝百官万民的君父,被如此礼待,仍让他无比激动,小心翼翼地将半个屁股落在座位上,朝着皇上的方向半扭着身子,却又不敢抬头直视天颜,这样的姿势,真比站着或跪着还要难受。

    尽管李时珍确实不是第一次入宫觐见,但每次见到皇上,他都是如此拘谨守礼,这是因为皇上一直对他礼待恩遇,还因为皇上对他还有再造之恩。

    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医学就被人视为杂学,医生社会地位低下。因此,李时珍虽出身名医世家,他的父亲李言闻在家乡湖广蕲春当地也小有名气,却不主张他学医,而是让他埋首书斋,攻读《四书》、《五经》,想靠八股文章谋个出身。可惜的是,李时珍十四岁中了秀才之后,接连三次应试不第,到了20岁才不得不打消了科举出仕的念头,改儒为医,传承家学。他学医的天分极高,很快就成为当地名医,被楚王召去武昌担任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其后又被楚王举荐到太医院任职,年纪轻轻就成为太医,算是医生中的顶尖人物了。可是,他每每想起自己科场蹉跎,辜负了已故父亲的殷切希望,就觉得甚为遗憾。

    嘉靖二十六年会试大比,皇上增开制科广取贤能之士,除了开了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之外,还增开了诸多时务科,如农经、医理、算学、格致、经济等科。李时珍欣然应试,一举中式,被钦点为医理科进士。虽说时务科进士目前还被人们视为“出朱非正色”,不及明经科进士那么显赫,总算是了却了父亲当年的一大心愿,父亲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他自然对增开时务科取士的皇上心存感激。此后,李时珍奉旨到山东莱州救治灾民,不避瘟疫,凭着一手精妙医术救活了无数百姓。皇上念他劳苦功高,特赠父荫,追授他的父亲为正五品太医院院正。一门两代同受封赏,他就更对皇上感激涕零,矢志倾其所有、尽其所能来报答君父的浩荡天恩。

    不过,李时珍可不知道,朱厚熜得知他当年也曾应过科举,不过是因为连续三次名落孙山,心灰意冷才改学医术,恨不得找出当年主持湖广乡试的官员,颁发一个天坛那么大的奖章给他——别说举人了,进士算什么?状元又算什么?自从封建王朝确立科举取士制度之后,只要不遇战乱,每三年就能出一个状元,遇到朝廷有喜事,加开恩科,兴许还用不了三年。可是,李时珍却只有一个!放眼中国历史,哪朝哪代的哪位状元能比人李时珍名气大?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若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世界影响力,把古往今来所有的状元绑在一起,都不及人李时珍的一个小指头!你不让他中举,打消了他继续钻研八股文章的兴趣;断绝了他出仕为官的机会,简直值得全人类为你树碑致敬!

    或许是看出了他的拘谨和不安,朱厚熜命内侍献上香茗,就挥手屏退了旁人,说:“李先生不必太过拘礼,今日请你过来,是有事要拜托你。朕已命人传膳,等高肃卿回来之后,我们就开筵。”

    皇上称自己为“先生”而不名,召见自己不说“宣”而说“请”,李时珍越发惶恐,忙起身说:“微臣愧对君父如此礼待,更不敢当‘先生’二字,请皇上以微臣之贱名相称。”

    朱厚熜笑了起来:“哈哈哈,朕可不敢如此无礼。要知道,千秋万代之后,你李时珍的大名可是要比朕响亮的多啊!”

    李时珍闻言一震:皇上如此言辞确凿,难道神仙托梦之说是真的?

    自嘉靖二十二年起,京城之中就流传着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当今圣上上膺天命为九州共主,是古往今来难得的一位明君圣主,上天便派了许多忠臣良将来辅佐皇上中兴大明,连姓名都托梦给了皇上。皇上如今正在按图索骥,一一把这些人罗致到身边为朝廷效力。

    这个消息被众人传的沸沸扬扬,许多人甚至掰着指头对旁人说:高拱是一个,还有俞大猷、戚继光……

    那些人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神仙给皇上托梦之时,也顺便告诉了他一般。旁人若是稍有疑问,立刻就会遭到最强烈的鄙视和最激烈的反驳:“小样!你还不信?高大人你说他是夏阁老的门生,朝中有人好做官,有夏阁老的举荐当然能平步青云。那我问你,俞军门、戚军门是怎么回事?尤其是俞军门,远在万里之外的闽省,还是个赋闲的千户,象他那样的芝麻绿豆官,我们京城那就不算是个官,他怎么就能入了皇上的法眼,一下子被拔擢到营图军军门大帅的位子上?我娘舅家的二小子的三姑夫的四大爷隔壁的那位刘老爹的儿子在兵部武选司李大人家里当差,听李大人亲口说过,皇上的中旨下到兵部,连他们都不晓得俞军门是何许人!你还不信么?”

    李时珍是个医生,自然不信那些怪力乱神,对这种荒诞不稽的说法嗤之以鼻。而且,他在太医院供职,头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