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
韩泰让丁晋等待的原因是说他近日准备联系一下父亲往日的故交好友,看有无可以入幕的机会,然后先做一段幕僚,再等待合适时机授职出仕,不过丁晋总觉得他还有其他话没有讲出来,而这些话,很可能和今年吏部反常地没有完成授官工作有关。
丁晋的预感没有错,就在他焦急等待的这段时间,大周朝中发生了一件天大之事。
黄龙元年七月初的一天傍晚,外面下着一场骤雨,丁晋独自在房中看着古卷,突然听见院子里一阵扰攘,董驿丞下面的一位驿官红肿着眼睛进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两个青衣监门,也是一样的神情古怪。
丁晋忙站起身来刚要说话,驿官打断了他,悲声说:“刚才长安府传下文书,宣布……宣布皇帝陛下驾崩,驿马已经向天下各州府发丧了。”
丁晋凛然也装出一副悲伤的样子,悲伤是假,不可思议是真。驿官哽咽着吩咐道:“赐给丁进士一匹布,一斗米。”
一个监门从身旁的箱笼里拿出一匹白布、一袋米递给丁晋。驿官抬头看看房间顶上,道:“丁生,白布好好挂在门楣上,至少挂七日。如果你想去向皇帝陛下表达心中的哀思,还可以在每天早晚进食的时间去宫城南墙下跪着,面朝承天门哭泣,宫中那时会有黄衣侍者(太监)给每位哭临者发放钱粮。”
扯淡,这么冷的下雨天,让人们跪在阙下哭临,不知是哪位大臣想出来的馊主意,而且难道我缺那点钱粮吗?但丁晋仍是躬身道:“好的,我一定会去。大人辛苦了!”
驿官回礼,然后和两名监门退了出去,去往其他院舍颁布圣命。
皇帝竟然驾崩了!送走驿官,丁晋脑海中依然纷乱不堪,种种思绪冲来撞去,最后汇积成一个念头:不好,皇帝“薨”乃国之大丧,莫不成我之前程要将耽误?皇帝死得也太不是时候了!
当然,这些不敬的想法,丁晋不会当面说出来。丁晋只是不大喜欢这位大行念宗皇帝,虽然他确实能干,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可是手段未免过于残酷,自从十年前,先帝遗留的辅臣武澄宇被绞杀后,他治国的手段就越来越凌厉。
在洪州城的时候,据一些头发雪白的乡老们说,这位皇帝的治理手段有点像大圣女皇,也是一样的喜欢任用诬告法吏,但是不一样的是,念宗皇帝对臣下格外残酷寡恩。对于像丁晋这样立志入仕为官的文人来说,最不愿意的便是摊上这样一位“陛下”。
现在,待臣下刻薄的念宗皇帝死掉了,可惜死得太不是时机,丁晋最担心的便是新旧交替时,朝廷政策出现一些不利于新科进士们的转向,不过,事到如今,责怪自己运气太糟糕也是没用,只能安下心来,静等局势变化了。
就在丁晋暗自焦虑惶惑的时候,朝廷中也吵闹成了一团,怪只怪,皇帝陛下确实死得太不是时候了。
初夏的夕阳在飞沙朦朦的深处摇摇欲坠,把最后一抹光彩撒向重重檐甍的长安城,从皇城中向东北遥望,远方高处红墙碧瓦的“大明宫”仿佛一位悄然独坐的巨人,披着满身的流光溢彩,在最后的辉煌中,无语沉思。
在念宗皇帝死去的这一日,整个宫城陷入了死寂的沉默中,全天下最为尊贵的一个人,他的死亡太过突然,太过匆忙,匆忙得让所有人都没有一丝心理准备。
其实,早在今春三月的时候,皇帝已经陷入了沉重的病症中,碍着这份顾虑,每年必要赏赐的曲江大宴,没有颁布下来;政事堂的众宰相为了以防万一,那些日子几乎吃睡都在宫城中,并且要确保时刻有一人要紧侯在皇帝陛下左右,随时聆听诏谕,所以,新科进士们拜见宰相的历年规矩也被忽略。
等到四,五月的时候,本已病入膏肓的皇帝竟然大出众人意料地恢复了过来,并且精神头一日好过一日,于是诸位大臣欣喜下商量,准备把吏部授职新官员的仪式大办特办一番,且要等到皇帝大好后,请示陛下,由念宗来主持这一届的“除职大典”,这便是吏部发配第一批见习官员后,便突然停止了授职的原因。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念宗的病情突然在六月份加重,而且病情急转直下,几日时间便已瘦得没了人形,年轻的念宗好像也知道这次自己大限将至,急忙招来心腹大臣诏制遗命,草草又安排了几件人事问题后,便匆匆地合眼而逝。
“念宗”驾崩时不过三十一岁,而太子只有十岁,先帝的突然去世,留下太多太多没有来得及处理的难题,压在了临危受命的七位顾命大臣肩上。
而眼前面临的两个最大难题便是先帝的丧礼和小太子的登基大典。
天子的驾崩是国丧,古代传下来的礼法要求臣下服“斩衰”三年,这是古代五种丧服制中最长的一种,子服父丧,就必须遵照这一礼制,三年之内不应考、不做官、不婚娶。不过,这对于国家显然是不适合的,假如朝廷在那么久的时间里无所事事,天下还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
礼法无非是治天下务须以孝为根本的意思,因此为达到目的,从权变通就是无可非议的了。这种做法似乎是从仁孝的汉文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