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卷 谁的大业 第十五章 大运河(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了早日修筑大运河,宇文恺等三人一刻时间也不愿耽搁,回去后连夜赶写好奏章,第二天上朝,百官三呼万岁后,宇文恺从朝臣中站列出来:“禀皇上,臣有事启奏。”

    杨勇点了点头,自然知道宇文恺要上奏的是什么,含笑道:“爱卿请讲。”

    “禀皇上,我大隋幅员辽阔,南北相距太远,一地之事传到京城需数月之久,军队调动从北到南更是需一年之久,先皇常为之忧虑,如今我大隋国富民强,臣恳请开凿连通南北交通的大运河,如此,则南北信息物流通畅,军队调动迅速,不但利于国家,也有利于百姓。”

    修筑大运河从长远看,虽然对朝庭有巨大的利益,不过,却不可能得到百官都赞成,宇文恺话语一落朝中百官顿时议论纷纷,赞成和反对者争吵起一团。这条大运河讨论了十几年,其中的利弊大家早已看清,反对之人并非看不到修筑大运河的好处,只是担心工程太大,导致百姓负担太重。

    杨勇轻咳数声,朝堂上才重新安静下来,左仆射苏威站了出来,向宇文恺问道:“宇文侍郎,不知修建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需要多少钱粮,费时多久?”

    “嗯,若是征发徭役,只需要大概一千五百万贯左右,不过,这些都是值得的,若是有了沟通南北的大河,单单是每年京城运进,动出的粮食,布匹等物,节省下来的运费至少也值数百万贯之多。”宇文恺早有准备。

    一千五百万贯并不多。不到朝庭一年的收入,仁寿宫,洛阳宫地修建都差不多花费了二千万贯,那些反对修筑运河的大臣都沉默了下来,若是能用一千五百万贯修建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未尝不可。

    苏威却不放松:“若是不征发徭役,按照修建仁寿宫的标准给付工钱又如何?”

    修建仁寿宫时,国库丰盈,加上是现在的皇帝亲自主持,为了让百姓都感到做工有利可图。工钱给的极高,普通民夫一年都能得到八贯以上的工钱,洛阳宫时因为恰逢京城大旱,普通民夫一年的工钱只有四五贯左右。

    “这个……”若是大运河也采取这种做法,需要的钱财超过一亿贯也不止,宇文恺不由向皇帝看去,见皇帝点了点头,才硬着头皮道:“回苏大人,大约需要钱一亿贯左右。粮食三千万石。”

    宇文恺这个数字一出口,百官顿时哗然,一亿贯和三千石粮是什么概念,这些年,朝庭地税收年年增长,因为纺织的产业的飞速发展,朝庭已取消了用布和绢代缴赋税的办法。一概用钱和粮代替,去年,也就是大业元年,朝庭的赋税又创新高,合计铜钱二千六百万余贯,米七百万余石,麦,粟二千一百万余石,这个赋税与开皇初年相比,差不多是其四倍还多。

    虽然如此。由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纺织厂贡献了大量税收,朝庭的二千六百万余贯中,光各个织厂加起来的税收就达到了七百万余贯,加上相关布匹的买卖,朝庭从纺织业中抽取地税收极有可能达到一千多万贯,其价值已超过农田里的赋税数倍,农民的负担并不用感到有多重。

    听到这个数字,苏威满意的点了点头,一般而言。普通百姓除了每年要按时交纳官府规定的赋税外,徭役也是必不可少,前朝时,一个壮年男子每年要服徭役多达六七十天,连军队都不得不每年服四十五天的徭役。

    徭役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比正常的赋税还要可怕。为官府服徭役期间。不但没有工钱,就是连伙食也要自带。若是在本地服徭役还好,最多耽搁了时间,若是要到外地服徭役,单单路费和伙食费就有可能让一个农户限入破产地境地。

    开皇初年,为了鼓励农民耕种,减轻农民负担,隋文帝下令一丁的徭役每年不超过二十天,百姓服徭役时基本上不出县城,统一南方后,为了收取江南人心,又下令江南百姓免除十年的徭役。

    这也难怪杨广十几年的时间就会将杨坚雄厚的家当败得精光,他一上任一来就驱驶二百万民夫修建通济渠,半年时间死伤四五十万人,相比于开皇年间的政策,无怪乎到了后来人人皆反的地步。

    不过,大兴城的修建还是免不了征发大量徭役,其中多有死伤,后面朝庭逐渐宽余,修建仁寿宫和洛阳城时,皇帝接受了太子的劝说,基本上就没有使用徭役,全部由官府负责伙食并发给工钱,虽然大大增加了朝庭支出,只是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民众也得到了实惠,算得上皆大欢喜,这些年,徭役已经又已从每丁一年二十日减少到十日,而且五十岁后的役丁徭役全免。

    这项政策使得百姓对于先皇极为感激,如果新皇一登基就大兴徭役,恐怕会尽失百姓民心,按照新皇地一贯做法,恐怕还是要引导百姓弃农做工,这样一来,开凿运河所需费用恐怕会将大部分人吓住。

    果然,宇文恺话声一落,户部尚书杨尚希就忍不住发言:“皇上,此举万万不行,修筑大运河过于劳民伤财,虽然长期于国有利,只是短期无异于自杀鸡取卵,致我大隋于危地,若是官逼民反,则……则……”

    下面的话杨尚希生怕皇帝听是大怒,只能咽下去,杨尚希已经年近七旬,一直把持着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