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数十年,自然会得罪不少人,或者遭人眼红,在开皇十年时,杨尚希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死去,当时许多人就为之庆祝不已。
只是刚好当时孙思邈在京将他治好,如今又多活了十几年,新皇登基后。许多人都以为杨尚希再也坐不稳户部尚书的位置,没想到新皇还是对其极其信任,给予留任。
“杨大人,我大隋的财力远胜从前,大运河虽然是千古未有的壮举,不过,不至于杨大人所说地那么严重吧,大人是否耸人听闻?”宇文恺紧皱眉头的道,他一向不关心朝政。本以为有皇帝的支持就会一切顺利,没想到一开口朝中反对声就一片。
“不错,以去年的税收计,朝庭不吃不喝四年之内就可以完成大运河的修筑,可是别忘了,朝庭地赋税虽然高,开支也大,去掉开支,朝庭又能剩余多少?”杨尚希不慌不忙的问道。
“下官听闻前年朝庭结余了七百万贯。去年想必更多,户部一年收入数千万贯,只要各处紧一紧,每年拨款一千万贯,以三年之功,就可以连通京城至江南的航道,十年之功。完全可以完成整条大运河。”
杨尚希摇了摇头:“哼,一千万贯,本宫可以告诉你,去年户部盈余不过一百万贯,一年一千万贯,想得倒轻巧?”
“什么?一百万贯,不可能。”宇文恺大叫起来,若是户部每年只盈余一百万贯,那岂非花一百年时间也休想修通大运河,不但是宇文恺。就是其他朝臣也用深深怀疑的目光看着杨尚希,杨尚希做了一辈子户部尚书,不会是临到老了开始大肆贪污了吧,否则怎么一下子从七百万贯变成了一百万贯。
对于众人地怀疑,杨尚希不屑一顾,理财数十年,杨尚希也不知自己到底得罪了多少人,每年都有同僚想抓他地痛脚,不过,年终到皇宫地对帐都表明了他的清白。自然不怕别人地怀疑。
“杨爱卿,你不妨将去年的收支在朝堂上报一遍,好让大家知晓户部的花销都到了哪里?”
除了皇帝和左右仆射,各部尚书外,其余官员并没有机会知道朝庭具体的花销。皇帝让杨尚希说明一下。也是为了洗刷杨尚希的清白。
“臣遵旨。”杨尚希知道皇帝地用意:“回皇上和各位同僚,去年朝庭的开支主要在五块。一是官俸和各级衙门的运作、二是军队的开支、三是皇宫内院的开支、四是先皇丧事和新皇登基的开支,五是其余各项杂事开支。”
大隋初期,由于朝庭财政拮据,加上冗官冗员极多,各地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十羊九牧虽然是夸张,不过,官员众多是事实,应此朝庭的俸禄定得极低,京官正一品,禄九百石,其下每以百石为差,至正四品,是为三百石;从四品,二百五十石,其下每以五十石为差,至正六品,是为百石。从六品,九十石,以下每以十石为差,至从八品,是为五十石。食封及官不判事者,并九品,皆不给禄。其给皆以春秋二季。
这个待遇比起前朝有些数千石,上万石地官员来讲,可谓极低,一个县令,最低每年俸禄只有六十石,数万官吏,每年所领奉禄合起来不过一千五百万余石,如此,朝庭还经常拖欠,不过,官员们也不全靠俸禄,他们除了年俸外还有职分田,依靠职分田的出产,官员们过的虽然不算富裕,却也不会清贫,只能说日子还算不错。
到了开皇十几年后,由于州郡合并,减少了不少冗官冗员,加上朝庭税收的增加,官员们的俸禄渐渐丰厚起来,他们的禄米没有增加,增加的是薪金,以前朝庭财政不足,官员们的薪金只有禄米的十分之一,每年朝庭开销不过十数万贯,一个九百石的官员,薪金一年不足十贯,到现在,薪金年年上涨,去年,一名年六十石禄米地县令,薪金基本上达到了三十贯,这三十贯以现在的物价,大约可以购买到二百八九十石大米。也就是说现在一个县令的俸禄就相当于开皇初年的一名四品高官。
这样下来,大业元年官员的薪俸禄米合计为一千一百万石,之所有禄米比开皇初年还少,是因为减少了不少冗官冗员,不过,薪金大大增加,合计支出六百万余贯。加上各级衙门的运作,支出钱三百万贯,禄米四百余万石。
第二就是军队的开支,大隋藏兵于民,除了京城十二卫正规军,其余军队都是府兵组成,府兵除了免除徭役和减免赋税外,如果不打仗并不领取俸禄,只有军官有一定的补助。这部分,每年支在钱一百万贯,禄米五十万石左右,十二卫正规军合计六万余人,最低级士兵年俸为十二贯,加上禄米十石,合计支出钱一百万贯,禄米九十万石左右。
第三:皇宫内院地开支,去年由于皇帝没有大兴土木。皇宫开支不大,加起来不到二百余万贯,米数十万石。
第四:由于先皇去世,加上新皇登基,两样合计起来,花费共计八百余万贯,这部分花销可谓极大。其中绝大部分用在先皇的丧事上,新皇登基大典只花了二百万贯左右,
第五:所谓杂费,就是各项突如其来地开支,如,地方上遇到各种自然灾害,请求朝庭赈济,或者遇到外敌入侵,突然增加的军费,还有遇到喜事。皇帝给臣民的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