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反攻无疾而终,战局似乎此消彼长,随着中国军队的试探性进攻宣告失败,日军在中原地区集结重兵,大有将原来因东北战局而搁置的“一号作战”重新推出的趋势。抗战前途吉凶未卜,国内舆论由热情激奋,很快都又陷入了悲观失望之中。
这时,南阳工业区大大小小的军工厂,都在开足了马力加班加点的生产枪械和弹药。而拥有组装能力的几个重工基地,也加运用通过缅甸、经云南、四川空运和铁路运输的美援组装汽车,装甲车和轻型坦克,而随着一批美国工程师和生产设备的到来,一条大口径火炮的生产线也已经初步建立。虽然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实现量产,但是,所有相关的情报都让日军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在空袭效果始终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也更加坚定了发动“一号作战,”彻底打通豫湘桂通道,摧毁南阳工业区的决心。
古地的集团军番号最终定为第37集团军,正式的编制内只有新7军和100军,另有一个直属于集团军的炮兵师,全集团军5万余人。第1军和第7军都是以借调的性质编入37集团军的序列,对外是不公布的。而加上1军和7军的话,37集团军的总兵力就达到了12万人。古地就不断对自己说,小样,不要过于激动,人家路晓飞同学50万人的大会战都打下来了。路晓飞同学干得很好,我也可以干得很好。
就在日军频频调兵遣将,准备实施谋划已久的“一号作战”时,由古地提出的“有限反击”战已经悄然从大别山区展开。整个战役的第一枪,是由孙淑英的旧部,也就是仍然在大别山进行游击战的游击队打响的。已经晋升为100军224师师长的孙淑英返回大别山根据地,亲自指挥了这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她调动了两个县中队的小部队,袭击了日军在大别山里为数不多的一个据点。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很短的时间内,日军在大别山的几个据点分别遭到了袭击,从袭击火力的强度来看,日军判断已经有中国正规军参与其中。负责鄂豫皖交界一带“治安战”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4旅团,遂从“治安司令部”驻地霍山调集了一个联队进山“扫荡”。
这支部队很快遭到山区内人数众多的游击部队的联合包围,从前方发回的情报来看,那些游击队大多数装备低劣,只有极少数正规部队参与其中。独立混成第44旅团旅团长,也就是霍山“治安司令部”司令官田中归一少将认为这是个全数歼灭平常极为分散的难以寻找的游击部队的大好机会,遂亲自带领旅团主力向被包围的第74联队靠拢。准备一举将山中的游击部队消灭。
途中,田中归一少将受到第13军司令官塚田攻中将的警告,告知大别山一带中国军队活动异常,独力混成第44旅团不宜离开防区单独出击。但是田中归一以他的部队隶属第11军,不宜接受13军的指挥为由,无视塚田攻的警告继续进攻。数年来他多次与大别山区的游击队交手,那些游击队极为分散,最难一举消灭。这个放在眼前的机会,让他下定决心要毕其功于一役。
当田中旅团的主力行进到单龙寺以南不到15公里的一个山谷时,遭到古地的37集团军所辖210师、200师、224师近4万主力的伏击。田中归一完全想不出,如此的大规模的部队,是怎样避开他的搜索部队的侦查的。而事实上是他自以为这几年以来他对大别山的地貌人情了如指掌,但他所知道的,却远远比不过土匪出身,土生土长,并且在山区中眼线众多的孙淑英。
古地用3个主力师,其中还有210师和200师这样的第一流的主力步兵师包夹日军第44旅团,所使用的就是牛刀杀鸡战术,力图以最强的火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由于受地形影响,他并没有派出装甲师和主力炮兵,但是田中旅团总共也只有不到8000人的兵力,还有一个联队先期如山,陷入游击队的包围之中。
这一战,古地将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歼灭战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诱敌到分割敌人,到最后歼灭敌人,每一个步骤的衔接都如同教科书一般的完美和经典。当然,除了自身因素外,有时候也不得不感谢敌人的低级失误。
独立混成第44旅团就像滴到烤热的大石板上的一滴水,几乎是瞬间就从人间蒸发掉了。日军第11军司令部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救援,整个旅团就与军司令部失去了联系。但是由于在大别山和周围地区,11军和新成立的13军还有些责任没有完全明确,11军认为13军没有有效的规劝控制应该属于他们辖区内的部队,13军则认为自己已经发出警告,但是编制上独立混成第44旅团隶属11军,他们没有直接指挥的权力。两个司令部在电报上来回吵着嘴仗,没有及时的把这一情况上报大本营。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对一个旅团的动静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仍在全力筹备即将全面展开的“一号作战”。
这让古地的部队钻了一个很大的空子。在消灭独立混成第44旅团后,100军很轻易的就占领了已经是一座空城的霍山。与此同时,第1军第1师和新7军第5装甲师出现在了富金山北面要地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