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四十九 列传第十四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杂,求访难知,纵有知者,多怀吝惜,必须勒之以天威,引之以微利。若猥发明

    诏,兼开购赏,则异典必臻,观阁斯积,重道之风,超于前世,不亦善乎!伏愿

    天鉴,少垂照察。

    上纳之,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匹。一二年间,篇籍稍备。进爵奇章

    郡公,邑千五百户。

    三年,拜礼部尚书,奉敕修撰《五礼》,勒成百卷,行于当世。弘请依古制

    修立明堂,上议曰:

    窃谓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出教化,崇有德。《孝经》曰:“宗祀

    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祭义》云:“祀于明堂,教诸侯孝也。”黄帝曰合

    宫,尧曰五府,舜曰总章,布政兴治,由来尚矣。《周官·考工记》曰:“夏后

    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郑玄注云:“修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修之一,

    则堂广十七步半也。”“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四阿重屋。”郑云:“其修七寻,

    广九寻也。”“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南北七筵,五室,凡室二筵。”郑云:

    “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之,明其同制也。”马融、王

    肃、干宝所注,与郑亦异,今不具出。汉司徒马宫议云:“夏后氏世室,室显于

    堂,故命以室。殷人重屋,屋显于堂,故命以屋。周人明堂,堂大于夏室,故命

    以堂。夏后氏益其堂之广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为两序间大夏后氏七十二尺。”

    若据郑玄之说,则夏室大于周堂,如依马宫之言,则周堂大于夏室。后王转文,

    周大为是。但宫之所言,未详其义。此皆去圣久远,礼文残缺,先儒解说,家异

    人殊。郑注《玉藻》亦云:“宗庙路寝,与明堂同制。”《王制》曰:“寝不逾

    庙。”明大小是同。今依郑玄注,每室及堂,止有一丈八尺,四壁之外,四尺有

    余。若以宗庙论之,祫享之时,周人旅酬六尸,并后稷为七,先公昭穆二尸,先

    王昭穆二尸,合十一尸,三十六主,及君北面行事于二丈之堂,愚不及此。若以

    正寝论之,例须朝宴。据《燕礼》:“诸侯宴,则宾及卿大夫脱屦升坐。”是知

    天子宴,则三公九卿并须升堂。《燕义》又云:“席,小卿次上卿。”言皆侍席。

    止于二筵之间,岂得行礼?若以明堂论之,总享之时,五帝各于其室。设青帝之

    位,须于木室之内,少北西面。太昊从食,坐于其西,近南北面。祖宗配享者,

    又于青帝之南,稍退西面。丈八之室,神位有三,加以簠簋笾豆,牛羊之俎,四

    海九州美物咸设,复须席上升歌,出樽反坫,揖让升降,亦以隘矣。据兹而说,

    近是不然。

    案刘向《别录》及马宫、蔡邕等所见,当时有《古文明堂礼》、《王居明堂

    礼》、《明堂图》、《明堂大图》、《明堂阴阳》、《太山通义》、《魏文侯孝

    经传》等,并说古明堂之事。其书皆亡,莫得而正。今《明堂月令》者,郑玄云:

    “是吕不韦著,《春秋十二纪》之首章,礼家钞合为记。”蔡邕、王肃云:“周

    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也。各有证明,文多不载。束皙以

    为夏时之书。”刘献云:“不韦鸠集儒者,寻于圣王月令之事而记之。不韦安能

    独为此记?”今案不得全称《周书》,亦未可即为秦典,其内杂有虞、夏、殷、

    周之法,皆圣王仁恕之政也。蔡邕具为章句,又论之曰:“明堂者,所以宗祀其

    祖以配上帝也。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东曰青阳,南曰明堂,

    西曰总章,北曰玄堂,内曰太室。圣人南面而听,向明而治,人君之位莫不正焉。

    故虽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制度之数,各有所依。堂方一百四十四尺,坤之策

    也,屋圆楣径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庙明堂方六丈,通天屋径九丈,阴阳

    九六之变,且圆盖方覆,九六之道也。八闼以象卦,九室以象州,十二宫以应日

    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户八牖乘九宫之数也。户皆外设而不闭,示天下

    以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二十八柱布四方,四方七宿之

    象也。堂高三尺,以应三统,四向五色,各象其行。水阔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气,

    于外以象四海。王者之大礼也。”观其模范天地,则象阴阳,必据古文,义不虚

    出。今若直取《考工》,不参《月令》,青阳总章之号不得而称,九月享帝之礼

    不得而用。汉代二京所建,与此说悉同。

    建安之后,海内大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