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明朝当王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卷 蜀中劫 第三百二十八章 雪花渐欲迷人眼...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冕虽然嫉妒卢士杰的声名才学,可是却不象对张彩那么厌恶,因为卢士杰也是未入仕的人。在张文冕眼中,大有怀才不遇,同为天涯沦落人之感。所以一相交谈,倒颇投机。

    两个愤世嫉俗的书生以酒为引,抨击时政。贬谪百官,大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地感觉,这酒也越喝越是开心,最后抛开了刘谨这个东家,两个幕僚勾肩搭背,痛饮唾骂,极为痛快。

    刘谨笑眯眯地只是饮酒。卢士杰有了七八分酒意,舌头也大了,便开始忿忿不平地大骂杨凌有眼无珠,在四川‘望竹溪’当众羞辱于他。言语间又对杨慎等人没有为他仗义执言而痛骂他们趋炎附势。

    尤其对杨慎经荐科入仕。成为吏科都给事中,他不断提起,妒意难以掩饰,不断标榜自己的才学远在杨慎之上,这是杨凌那个蠢货有眼无珠,不识人才。

    刘谨闻言甚喜,心道:“难怪这狂士登门依附于我,原来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要和昔日好友一别苗头,争个高下。杨凌重用杨慎而当众侮辱他,那是士可杀,不可辱。以青城狂士性子自然要争回这口气来”。

    卢士杰应付着张文冕,偷偷观察着刘谨的脸色。一位堂堂内廷首相,如此敬诚以待,确令卢士杰十分感动。可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刘谨行任何事,其最终目的仍是为了自己的权、自己的利,今日他对自己礼敬有加,只是因为自己能助长他的权力。如果真的献上利国利民、损其自利的策略,他还会采用吗?他还会如此礼敬吗?

    刘谨暗暗一叹:“人生际遇,妙相无穷啊,杨凌巴蜀一行,成全了我刘谨。先是趁机被我剥其大权,现在又给我送来一个才子入幕。呵呵,只是不知这卢士杰和杨慎的才学比起来,他们谁是孙膑,谁是庞涓?”

    卢士杰想罢心事也是一声暗叹:“刘谨热诚礼遇,奈何正邪不两立,我卢士杰也只好做一回入曹营的庞士元了”。

    ************************************

    刘谨让石文义派人去川陕调查卢士杰近两年的所有行踪、交往的人物,知道了他和杨凌结怨的过程,终于放下心来,卢士杰成为了刘谨的心腹谋士。有张文冕使坏水儿,再有卢士杰推波助澜,刘谨开始在正德元年末,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

    除了牢牢把持权力,聚敛大量财物,收贿受贿之外,不可否认,刘谨在卢士杰、张文冕、张彩等人的辅助下,他的改革大政有许多还是对大明帝国有益的,只是刘谨属于急功近利的人,根本没有耐心去按部就班,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去推行一项国策。

    再加上为他所用的人个个趋炎附势,不肯为他所用的人不管刘谨发布什么政令,统统予以抵触,即便真正有益于朝廷的政策,到了地方也只有扰民乱政,起不到什么正面效果。如果不能用合适的方法、稳健的步骤去推行,那么即便是正确的政策,也只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再加上张彩在京师对官员前所未有的严厉考核,从上到下雷厉风行地整顿搞得怨声载道,刘谨用来使自己的命令得以执行的保障,就是命令长卫严厉打击一切反对的声音。

    刘谨就象是一台巨大的碾土机,他想在哪儿开出条路来,那就不管前面是荒野、水塘还是庄稼,只管一路笔直地压下去。贪官污吏和清廉能臣被关在一个牢房里,他评定是否有罪的标准,是能否一丝不苟地执行他的命令。

    风雨欲来,潜流涌动,去年的冬天,鞑靼的小王子率数万铁骑袭边,连克数城,朝野震动,灾民蜂拥入京,可是今年的冬天,风雨来自内部,来自下面,就象积聚着力量的火山,让人已嗅到了硫磺的味道,可是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爆发。

    也许……如果少了某一股力量。某一个人,它永远也不会爆发。或者,会爆发在满目疮痍、无法收拾的时候。又或者,上苍会让另一个人应运而生,来执行这一历史使命。

    但是。那个人还在,刘谨的折腾还没有超出他的掌握,他正在静静地等,休养生息,等待着大势所趋的那一天,耐心地等着猎物自己踏进死亡陷阱……

    那个人就是威国公杨凌。

    杨凌静养的还真不错,既不用上朝又不用理政。只不过偶尔去选秀现场点个卯,亮个相,练气时间换成了午后,练剑则该到了晚间。心宽则体胖,据说杨国公已经长了好几斤肉。

    根据就是雪里梅那小丫头这些天常常抱怨说,老爷越来越凶猛了,常常压地她喘不过气儿来。于是杨凌便积极响应,心安理得地换了她在上面。享受她的‘倒浇蜡烛’了。

    话说他出身‘莳花馆’的两位美妾,腰力还都挺不错的,不过可能是个性使然,玉堂春一直羞于在他上面,她的纤腰柔韧有力,在杨凌的身下抵死缠绵时有股余韵不尽的力道,使得杨凌只有以更大的力气,把她看似柔若无骨的玉体按住了才狠狠地刺下去,才能让这小妖精安分些。

    至于‘倒浇蜡烛’这种高难度动作,要保持足够的节奏和技巧发挥。目前也只有身轻体柔的雪里梅,靠她那弹力惊人地电动小马达才能勉强做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