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洋海军出海作战之后,便得到了谭延的秘密授权,在得到中日海战最后结果之后,便立刻开始对日本驻朝陆军进行清剿。现在北洋海军不仅海上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同时也为北洋陆军进攻日军铺平了道路——邓世昌舰队会合海圻四舰之后将会封锁日本和朝鲜之间的所有航道,让日本无法增兵朝鲜也无法给予驻朝日军任何弹药等物资补给。
对于朝鲜的路径北洋陆军是非常清楚的,而谭延认为朝鲜作为东北三省的天然屏障。不仅不能落到日本人手中,而且只能为中国彻底掌握他才可以放心地开发东北的资源——这也就是谭延在致电张之洞之时提出的“将朝鲜变为中国一行省”的说法来由。
当然杨超地军队是兵强马壮,不说装备精良的正规北洋镇军,就是那两万“杂牌军”在经过数月军事训练之后。至少也有个当兵的样了——这些士兵都是和直隶三省地“杂牌军”差不多,都是由以前河防营、绿营等旧式军队转变而来,只是汰弱留强。年老、年幼、体弱、不良嗜好等等全部踢出军队,并且招募合格兵员加以训练。
虽然训练时间不长,但是谭延相信对于练兵已经练出油水的留德士官系而言,几个月的成果足够扫平这个时代日本陆军的虾兵蟹将了,更何况北洋陆军的装备一向是稳压日本陆军一头,迫击炮、手榴弹等等新式武器武装到了牙齿。谭延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唯武器论者”,在他看来自己训练一个士兵比对方训练十个士兵所花费的代价都要高,一对一的死拼他绝对吃亏,只要能够增强士兵战斗力的东西。他决不逊色——他地士兵就缺实战,只要打上两三次仗还能够活下来的,绝对会成为精兵,更何况有北洋正牌陆军来压阵,对付朝鲜半岛南部不过才一万多的日本陆军,这么多人是绝对够用了。
当然谭延为了谋求广东和朝鲜的利益,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越线”,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在“造反”了,至少也是视朝廷于无物。等着这些事情都平静下来。朝廷肯定要和他算总账。换作慈禧太后可能会明升暗降。用小刀剌肉的方式一点点削弱北洋;要是光绪皇帝亲自操刀,聪明点会让自己进京一举砍了谭延再说,最没脑子的便是直接让自己交出兵权,然后再上断头台……
对于这些伎俩,中国历史上已经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幕,反正皇帝和权臣之间总要有一个完蛋再说。无论结果怎么样,自己的名声在朝廷存在一天地情况下算是彻底臭到家。“妖魔化”对手是中国老祖宗已经玩弄了几千年地小把戏。这几乎和谭延推翻朝廷砍了光绪皇帝没什么区别。
要说谭延前段日子派北洋海军出海没有想到这么远,但是现在自己的手动得比脑子快。想要一百迈的大卡车刹车,早就晚了。当运兵轮从大沽口和旅顺口出发的时候,谭延决定这次该是给所有跟随他的人一个最终结果的时刻了!
李鸿章去世的消息比北洋海军大胜日本联合舰队地传播速度要快得多,在听了张之洞简要地汇报之后,正在兴奋头上的光绪皇帝听到急急忙忙跑进来地内侍说李鸿章死了,这让年轻的皇帝多少有些感伤——他也绝非是四六不懂的年轻人,手底下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人根本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唯一一个可以稳住大局的翁同还被慈禧太后以政治交换为代价罢免回家。
李鸿章虽不是属于光绪皇帝这一系,但是对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变法,这位对中国政治有着重大影响的名臣在心中是抱有很大的好感的,只是康有为等人在甲午年得罪他太深,两者不相往来而已。即便如此,李鸿章也远比那些坚决反对变法的满汉保守派要强得多,光绪皇帝原本想要暗中疏通,让李鸿章在两广做出一个新政表率来,可惜这个计划还没有实施,李鸿章就已经去世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当然这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慈禧太后手里还掌握着二品官员的任免权,相对开明的李鸿章死了,那以后两广总督的继任者说不得又是一个只有一根筋的死硬保守分子,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北洋海军和日本联合海军大战完胜和李鸿章的死对于朝廷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不过现在胜利地消息还没有散布开,而李鸿章的死至少帝国所有的有势力的大臣都知道,所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决定明天上朝地时候先将李鸿章之死正式公布,给予李鸿章和他的后代们予以合适的封赏。至于北洋海军大胜地消息。现在参战舰船还都在海上漂着,等他们靠岸消息扩散开来至少还需要两三天,这两三天先将李鸿章的事情安顿好再说。
当晚十点谭延用专用电话线路通知北洋陆军留守参谋长刘禹,让他以最快的速度带着北洋陆军参谋部全体搬进直隶总督府。同时山东抚标做好出发战斗准备。谭延在电话中语焉不详,让刘禹感到有些摸不到头脑,不过他联想到最近频繁的军事调动和谭延致电所有留德士官系的那封电报。还是决定无条件听从谭延的指挥。
由于北洋陆军上下早就开始进入战备状态,所有的军官士兵都取消假期在军营中随时待命,所以刘禹也没有费多大功夫,召齐所有的参谋人员乘坐火车,不到三个小时便将整个北洋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