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的弟弟,这不合祖制。在这段话以后,司马迁又写了三个字“太后憎”,这一“憎”一“欢”把太后的心理全部写出来了。太后高兴的是传位给梁王,太后恼恨的是窦婴的阻止。窦婴是她的亲侄子,关系非常近,就因为这窦太后就取消了窦婴出入皇宫的门籍,不允许他自由进宫了。可见在这个事情上,窦太后是多么计较这个话。
画外音:窦太后因为喜欢小儿子梁王刘武,所以不顾汉朝帝位父子相传的祖制,希望汉景帝百年之后由梁王刘武来继承帝位。她的想法也有依据,因为中国古代有另一种皇位继承方式,“兄终北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继承皇位。而在家宴上,汉景帝确实也说出了将来把皇位传给梁王刘武的话。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这么说,他有没有真心传位给梁王刘武呢?司马迁在《史记-魏其侯列传》中是如何记载这一事件呢?王立群先生又是怎样分析的呢?
那么这件事情发生以后,第二年,也就是景帝前四年,汉景帝立皇长子刘荣为太子。从第二年的行动来看,汉景帝没有传位梁王的意思,那么既然没有传位梁王的意思,他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呢?
两个解释:第一,向他的母亲示好。表示一种友好,就是讨好他的母亲。第二,安抚梁王。因为梁王,他母亲这么一个劲儿地说,梁王早就有这个心。而且在《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这件事的时候,还写了这么两句话,说梁孝王当时就知道景帝说的不是真心话,但是他也心中窃喜,偷着乐,很高兴。毕竟这是一个很入耳的话,听起来很高兴。这就是景帝在家宴当中传达的这个信息。如果说汉景帝不打算传位给梁王,又说了这番话,我觉得汉景帝这番话是个误导,他只能使窦太后的偏心更偏,使梁孝王的野心更野。所以景帝的误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这次家宴完了以后,这一年的春天,就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
画外音:根据《史记-孝景本纪》记载,公元154年,汉朝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是因为汉朝建立后实行了同姓封王的分封制。各诸侯国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势力越来越大。在汉景帝当政的时候,诸侯国的强大开始影响到中央政权的稳固。于是,汉朝大臣晁错提出了“削藩”的建议,这个建议被汉景帝采纳,在这个背景下,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汉景帝开始有过一阵惊慌失措,后来稳下了神,才决定要平叛。在平叛的时候,他任命了他父亲汉文帝临死之前托付给他的一个大臣,因为汉文帝临死之前给他托付了一句话,他就用了当时的一个中尉,周亚夫。也就是荡平诸吕的那个周勃的儿子,用他做太尉统兵,同时任命大将军窦婴坐镇荥阳,平定齐赵的叛乱,周亚夫对付的是吴楚,而且在周亚夫出征之前跟汉景帝有一段对话,这个周亚夫就在对话中间讲了自己平叛总的方针。怎么定这个平叛计划,周亚夫这样讲:说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这个话的意思是说什么呢?说吴楚七国的军队它的士气相当旺,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避让它的锐气,不能够正面与它冲突,那怎么办呢?把梁国扔给他们。这个时候梁国的国君是窦太后的幼子刘武。这个梁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们讲《项羽》,讲《吕后》,都提到彭越这个人,彭越是最早任命的梁王。这个梁国的土地跨在什么地方呢?山东的西南,然后继续向南,到河南的东部,再到河南的南部,这个地方横跨山东、河南两省,历来是个战略要地。当年楚汉战争就是因为彭越在梁地断项羽的粮道,而现在吴楚七国的叛军要向西攻打,打入函谷关,必须拿下梁国。如果不拿下梁国的话,可能导致一个什么情况呢?如果拿不下梁国,他西进的话,梁王有可能断吴楚叛军的粮道。所以周亚夫的计划把梁国扔给他,当然这个计划是很冒险的一个计划。周亚夫这个计划可以说是谋国不谋身啊,为国家谋划的多,为个人谋划的少。如果说这个梁国扔出去了,万一梁国叫吴楚军攻陷了怎么办?那这个结果,要么梁王被俘,要么梁王自杀。梁王或者被俘或者被杀的话,他的老娘窦太后能答应吗?窦太后最疼的是这个小儿子,周亚夫的主张就是把梁国扔出去。当然,周亚夫这个主张在当时来说虽然冒险,但是有它的可取之处。它的可取之处就在于牺牲局部,换取全局。
梁国首当其冲经受吴楚军的进攻以后,梁国军队战斗得非常苦,一开始就几万人全军覆灭。梁孝王在最紧张的时候,他把韩安国为首的七个大将请出来,他亲自跪在地下拜托这七位将军为他去抵抗吴楚之兵。那么骄横的一个诸侯王,竟然跪拜将军,你可见梁国危险到什么时候了。而且梁王是一天一个使者向周亚夫请救兵,周亚夫是一兵一卒不派,梁王在周亚夫哪儿请不到救兵,直接把状告到汉景帝那儿,汉景帝下诏书叫周亚夫求梁国。史书记载是五个字“太尉不奉诏”。太尉周亚夫不奉诏,不执行皇帝的命令,这个事情就很严重了。周亚夫为什么敢不奉诏,而且这个事件结束以后,因为平叛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