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者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集 家破人亡 第五章 噩耗传来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青年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突然致死的病历。朱主任经过抢救后虽然病情稍微稳定了下来,但是并没有好转的迹象,昨天晚上我给她检查完,发现病情又有些恶化了……”
  杨毅心里自然明白心肌梗塞的严重性,根据他所学到的知识。心肌梗塞在临床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心肌梗塞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主要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偶尔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型引起。
  约八到九成的急性心肌梗塞尸检病例,在冠状动脉内均能发现闭塞性血栓,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一旦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肌梗塞。
  梗塞的程度取决于病变动脉的大小与闭塞的部位和速度,以及侧支回圈及其它冠状动脉畅通的情况。
  此外,少数心肌梗塞患者并无冠状动脉管腔闭塞,其发病的原因是在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由于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或因为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让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而坏死。
  心肌梗塞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安静或睡眠时,用力大便后发生。这与餐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黏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集聚有关,因此导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活力增高,易使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等有关。
  另外,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而杨毅的母亲朱亚男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梅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
  急性心肌梗塞在病理上可以这样解释,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由于下述原因加重心肌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塞。
  一、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粥样斑块内或内膜下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动脉持久性痉挛,使管腔发生完全的闭塞。
  二、心排血量骤降: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外科手术等引起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严重不足。
  三、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左心室负荷剧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增加。
  急性心肌梗塞亦可发生于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痉挛,也偶有由于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所致。
  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发病症状第一是“疼痛”,这是此病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是疼痛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时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第二是“休克”,百分之二十的病人可能伴随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至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它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第三是“心律失常”,约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五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一至两周内,而以二十四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会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第四是“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第五是“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主要是因为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的,一般在梗塞后一至两天内出现,体温维持在三十八度左右,很少超过三十九度,持续约一周左右。
  而杨毅的母亲朱亚男,上述症状几乎全都具备,实在是十分的危险,杨毅想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张医生继续说道:“我们只能继续观察,并每天通过药物治疗。记住,千万不能让朱主任再受到任何刺激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