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醉回七九当农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醉回七九当农民 正文 20.又出名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夜里刚下过一场雨。

    早晨出来,天蓝得像水洗过一般,雪白的云朵静静地飘浮在空中,大路两旁,成片的玉米绿毡似的一直铺到西边的南洼山下,更远的天边弥漫着一层淡蓝色的晨霭,向阳的坡地大都是高梁,红通通的映红了半个天空,仿佛那朝霞就是它染红的;糜子和荞麦都已经出齐,泛出一阵阵淡绿。这时的黄土高原是极其迷人的,远方冬日光秃秃的千山万岭,只有在这时候才用惹眼的绿色装扮起来。

    已晨练完的我站在自家的窑顶上贪婪地望着这一切,望着这片贫瘠而迷人的土地。正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生存、繁衍了多少代,那水是她流淌的血液,植物是她鲜嫩的肌体,当我们再也不能动弹的时候,总又会融入她的身体里。她就像我们人类的母亲,作为一个农民,凭什么不能用自已的双手把自已的母亲打扮得更漂亮,让大地母亲永远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这不正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所要努力做到的吗?

    我一路感慨走回了自家的小院。一大早院里就有几个本村的人来串门,他们站在猪圈和鸡舍旁,指指点点评论着,爹在一边笑脸相陪。

    自从卖猪食品站事件以后,鱼湾要大队吴家五儿再次名动全公社,这次大家除了因为吴永成除公社一害感到高兴外,更好奇的是喂了八个多月的两头猪就能达到毛重二百六七十斤,这在全公社、全县也是头一家,都用粮食喂是不可能的,知情人透露他们一头猪八个月就赚了一百八十块钱,还奖励粮食三百多斤,这是平常人喂两头猪一年才能赚下的,还要喂猪好把式,用粮食哪来哪么大赚头?于是寻亲托友找关系上门来取经的络绎不绝。

    爹和三姐夫问我怎么办?我毫不犹豫,都告诉他们,要富大家富,让农民共同富被裕才是我的理想。本想以前我就想先在本大队把养蚯蚓当饲料介绍出来,可农民惯有的聪明告诉他们得了实惠摸得着看得见的才是真的—他们被骗怕了。现在他们主动上门来是宣传的好机会,如有可能再办个学习班。谁知爹和三姐夫据实相告,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少数脾气不好得人当场置疑:“日哄鬼呢,谁家喂猪用那东西?蚯蚓喂猪鬼才信呢!”乘兴而来,扫兴而去,“吴家老汉和马柳平是实在人,只有他家的五儿才会编这瞎话,哼,真是个滑头!”

    本村的人也不相信,头脑活的人每天抽空就上我家来串门观察,看你到底用啥喂猪。三姐也常过来诉苦,她家从一大早到黑夜都有人来串门,五六天下来把她公婆烦得都受不了了。我安慰她过几天人们相信就不跑了。

    经过几乎全大队一千多号人的仔细观察,大家得出一致结论:吴家没哄人!蚯蚓这东西能喂猪。效果就是好。于是三三两两又开始上门请教咋样养蚯蚓。只要相信就好办,但这单个教练也不是办法,找到支书胡云珍,把办个蚯蚓培训班的事跟他说了,让他组织。这年头非法办班可不行。胡云珍听了满口答应,这是好事。授课培训由三姐夫负责(他开始不肯怕说不清。这可不行,事情都有个开始,这也是锻炼,担当重任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原打算在大队夜校半天的培训班办了三天,邻村附近的亲套亲、友拉友也都来了。原先胡云珍不坑让外村的人听课,关门赶认可大队外围了几圈就是不走。我跟他说不让听不是个办法才罢了。

    一时间邻近大队家家户户忙着堆肥,满口比例、酸碱度新名词,村里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都成了香饽饽,每天都有人请教啥叫酸碱中和。

    七月底我和三姐夫历程县跑了一趟,从那的果树研究所买回一批优质新品种枣树——梨枣和骏枣,这两个品种是新研制的,抗病虫害、抗旱能力特别强,枣大核小甜度大。回来在各自的房前屋后、山上的自留地里栽了一百多株。

    距我们村上三十里有一的省直企业尖山铁厂,专门派配套省钢铁公司,是三千人的大厂。八月初我和三姐夫骑车去联系了后勤供应处的领导,就以后鸡蛋的供应进行了协商,当然他们是极为高兴,现在集贸市场虽然放开了,他们也能丛集市上采购,单都是零零星星,工人门一个劲骂娘:上班一天劳动强度这么大,连个鸡蛋也吃不上。所以答应厂方出车上门收购,以后几家的猪他们也包了。

    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让我松了一口气。几天后四家的鸡开始下蛋,每天就是四十多斤,一月下来一千二百多斤。我还又让他们开始孵小鸡,规模越来越大,销售问题必须先解决,要不单凭公社食品站吓都把他们吓死,也不方便。万一我上学走了他们就抓瞎了。每次出去都带三姐夫就是让他尽快熟悉与外接触的渠道,见见世面,要不一个没出过门的农民见外人说句话都脸红,还能谈成什么事。

    进入八月中旬,我们四家的鸡都开始下蛋,正如我所料每天每家拣蛋近十斤,把妈和三姐高兴的一个劲地笑。三姐抽空就往娘家跑:“妈,拣蛋拣得手都酸了,高兴得我婆婆一下就煮了十个鸡蛋,愣让我和他儿一下吃完,差点噎死。”

    “那可不,以前就咱家的两只鸡两个月才能攒下十斤鸡蛋,这事闹的。”妈高兴得连话都不会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