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边,用最标准的五心向天的姿势打坐运气恢复。经过了这一次,在岸上运功时出现在脑海当中的那点宛如蚊子在眼前飞的小动静,怎么可能有影响,飞速的调动真气,很快就是一个三十六次的大周天吐纳。吐纳过后,全身轻松,丹田充溢,说不出的轻快舒畅。
身上的衣物已经干透,秦逸凡看着平静的拳印湖,突发奇想,对着湖中运气大喊一声:“多谢,我很快会再来!”转身离开,一天一夜下来,也需要吃些东西来填填肚子了。
等秦逸凡的身影消失,风平浪静的湖水中央突兀的出现一圈涟漪,涟漪很快的扩散到岸边,水面在涟漪经过之后上下的起伏,好像在点头一般。
尽管十分的凶险,但秦逸凡还是觉得不虚此行。只是这一天一夜,疯狂的精神攻击加上对经脉的考验,不管是从心志上还是从肉体上,都是一个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对他以后的修行也有着莫大的帮助,至少,普通的心魔再也不太可能干扰他,甚至连让他感觉烦恼的资格都没有,经过了大风大浪,还会在乎这样的小河沟吗?
幻觉中的那些煞气杀伐,实在是凶险,还好最近这几年,秦逸凡一直就是和一些平凡的小老百姓在一起,没有重温过以前的杀戮生涯,性格也收敛很多,手上长久没有沾过人命,否则的话,那样的情形下,很容易让秦逸凡陷入那种杀戮的环境当中,功亏一篑。
吃的东西十分好解决,猎物在密林中几乎是唾手可得,本身就是个厨师的秦逸凡,收拾这些自然不在话下。这时候,秦逸凡还是十分感谢那个几十里外的县令,不是他殷勤的在这里盖了一个客栈,还齐全的准备了所有的用具,怎么可能有如此舒适的休息的地方?
饱饱的休息一次之后,秦逸凡再次到了湖边,这次,依旧是进入水中,而且前进的幅度更大,越发的接近湖水中央。但这次更加的小心,前进的幅度也没有上次那么突兀,大约比上次多前进了一丈,就停下来开始练功。
相同的场景再次出现,只不过,有过一次剧烈感受的秦逸凡,已经有了准备。上一次度过危机的经验让他知道,只要控制自己的意识,而且能够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就可以安然接受这样的考验。而在这样的情形下修炼,已经不单纯是增加功力,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心志的磨炼。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要自己一次一次的熟悉这样的感觉,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就可以如同适应岸上的影响一般,习惯在水中的精神攻击,从而越发的靠近湖中央。
总有那么一天,自己可以亲眼看到那个所谓的妖孽到底是何方神圣,然后,到时候自己就出发云游四方,游历天下,寻访那些世外高人。
在之前治疗的过程当中,秦逸凡已经从大师的口中知道,在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练武之人能够达到那天所见的那人的层次。事实上,秦逸凡自己认识的武者当中,即便是那些修为已经大成的高手,在年老的时候,依旧是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纠缠,从来就没有一个能修成那种半仙的境界的。
这也和这个时代对江湖人的普遍认识有关。首先,这个时代重文轻武,习武之人在大部分的上等人眼中,是绝对上不得台面的下等人。还好,朝廷当中还是有一些武将,还能在皇帝陛下和朝堂当中,甚至在整个天下隐约占据一小部分地位。
当然,在大师这样的人眼中,众生平等,原也没有什么高贵低下,但是,习武之人在他们那个圈子里还不足以进入核心。
没错,大师是修行之人,他修的是佛。单说佛家当中,那些有道高僧从来都不是因为武功高强才成为高僧的,这点大家都知道,也都认可。在他了解的修行地位当中,习武之人能够修成大道的不是没有,佛家也有练习各种武功的僧人存在。不过,武僧们就算是能够达到那个层次,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佛前的山门护法什么的角色,比较有名的也就是韦陀,真正的罗汉尊者菩萨什么的,没有一个是因为习武的。
而大师了解的其他修行之人,习武的也很少,仿佛大家都是在有意无意的排斥这个圈子。佛家道家儒家还会有一些所谓的护法需要,小门小户的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角色。
也不是没有那种看似以武入道的,典型的一个是蜀山剑派。听着是一个剑派,俗世江湖中也有他们的门派存在,但是,真正的剑派内山门弟子,炼的都是剑,说的浅显一点,炼的是器中的剑,而不是武中的剑。
医卜星相,琴棋书画,不论什么样的门道都有修真者。也许,习武之人从来都是拳头至上,而且动辄刀兵相向,稍不注意就是血肉相残的下场,所以,那些出尘淡雅的修真者们,一般是不愿意和那些武力至上的习武之人混为一探的。
更重要的是,修真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每跨过一个门槛,都需要心境的体悟,也不是那些充满杀伐意愿的习武之人所能够理解的。谁能相信一个满手鲜血的人能够在这上面领悟出什么心境?难道是杀戮吗?那这样的心境,这样的修真者,和妖魔有什么区别?况且,妖魔也不过是些动植物修行有成,又有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