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醉笑卧乡野(鸿图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40 薄纱一层香奈儿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翻开中国文字史,会发现很多甲骨文其实都是来自臀部,用通同甬公谷只甫等字都来源于此,它是上古先民的共性生活经验,因为一个部落的兴衰与两性和生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字的本义虽然已消失了,但对肥臀的向往却依然存在,在中国古代相书上甚至有臀相之说。据说可以从臀部看一个人的贵贱健康状况。而到了盛唐时期,崇尚的女性体态美更是额宽脸圆体胖肥臀。唐朝以后,出现了三寸金莲,妇女开始越裹越严。这时的文人骚客也羞于谈论女子体态,遇到年轻女子,即使谈论也仅限于评头论足。宋朝后,只能把当时观音菩萨的本貌看作女性美的高标准,因为各个时代雕塑绘画中的观音菩萨,就是当时审美标准的具体说明。这时也可以看出肥臀风潮已渐渐告一段落,但从另一方面讲,三寸金莲也从另一角度证明臀部是性的吸引力来源之一。大学者辜鸿铭先生曾撰文说过:三寸金莲是手段,而肥臀是目的,这样会使血往下行时越走越窄,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倒流洄漩在臀部,从而促使臀肥股胖。而从一些野史艳闻上也常见心神荡漾的男子意犹未尽地谈肥臀之女闺阁之乐不可言说。其实科学也证明了,女人的肥臀所具有的性感作用,是其它部位所不能达到的,生物学上对此的解释为:那是因为人类臀部要比其它任何动物都大和灵活并富有挑逗性。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和拉斐尔等笔下的女人开始有了圆润的美。达-芬奇画作中的女人充满了母性的温柔,傅雷就曾经赞扬说:莱昂纳多-达-芬奇是发现真切肉感与皮肤颤动的第一人。那时的画家笔下都是骨肉丰润的肥臀女神,他们喜欢用纯熟巧妙的线条勾勒女人身体的每一处起伏,浑圆的身躯丰满的臀部,梨形的身材流露出强烈的母性,这种审美着重强调女性应扮演的传统角色,即为人妻母的天职。这种对理想身材的解释一直持续到葫芦型身材在十九世纪的来临,那时时装杂志为美国女性建立了一个新的审美标准――非常紧身的衣料饰以蕾丝,营造夸张线条,以达到最佳效果,但不变的仍是蕾丝下那高翘的肥臀。对肥臀标准进行的第一次有力打击是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那时巴黎时装设计师创造了一个新宫廷式的面貌――纤细的腰肢和一双修长而笔直的美腿,服装下的身躯可以不需要任何辅助性的服饰就能达到苗条的效果,于是苗条的身材一跃成为魅力和智慧的同义词,流传千年的肥臀第一次打了败仗。但很快肥臀就卷土重来迎来了她的黄金时代――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肥臀的玛丽莲-梦露引领了那个时代美的标准,紧随其后的索菲亚-罗兰等一众异国美女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她的出现也导致了至今意大利人仍坚定地认为女人肥臀是福气吉祥的象征,意大利语祝你好运直译成中文即为祝你有屁股,在他们眼里肥臀的索菲亚-罗兰拍电影时常备一桶凉水,因为经常有工作人员因为迷恋她的风姿而在意大利的烈日下兴奋晕倒,使导演必须停机将这些人浇醒后继续工作。在迷恋肥臀的风气驱使下,意大利女人一直有一项传统的手术――隆臀手术,这项手术可以给女人圆一个肥臀的梦想,因此即使手术费高达4000多美元,仍然有很多人冒风险去做。其实也不能怪她们,因为两位世界公认的绝世美人也都曾为此动过刀。其一为伊丽莎白-泰勒,这位当年玉女如今玉婆的好莱坞传奇影后,为了银幕形象的完美,曾做过隆臀手术;而另一位更是大大了不起的费雯丽,这位拥有猫样眼睛的绝色美人十分渴求肥臀纤腰,因而不顾生命危险做了骨盆扩充手术,以求达到梦想中肥臀衬出细腰的效果。追求肥臀竟需要以身试刀!这真让人为那时的美人捍了一把汗。

    随着玛丽莲-梦露的香消玉殒,肥臀的黄金时代算是落幕了,随后是苗条型的60年代至70年代,肌肉型的0年代和骨感的今天。953年创刊最能反映西方男人梦中情人形象的,最能证明这一点。200年有关人员对从创刊开始的577部杂志插页女郎身材的调查后发现,比起当年现在的杂志女郎胸部和臀部明显缩水,腰部却变得粗壮起来,身形越来越接近男子,由性感到中性,似乎这正是对美的最终选择。但是2002看夏天,玛丽莲-梦露逝世后那一场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证明了人们还是怀念那个珠圆玉润,彪形大臀,如在国人的记忆中关于玉环的传说永远要比飞燕多得多,人们永远向往那种软玉温香的甜梦。于是一向善于见风使舵的时尚界开始不用那些瘦得让每个女人都自卑的模特,拥有最美肥臀的詹妮弗-洛佩兹不失时机的应运而红,每个紧盯时尚的人都兴高采烈地说:米兰发布的流行报道,将圆润列为其中之一。从美国到欧洲,所有的时尚中心都传递了这样一个讯息:这种既不符合生理规律又不符合心理需要的排骨美女要滚蛋了!圆润丰满才是完美体型!所有曾为减肥而苦的人似乎都在为了可以重回胖成一朵牡丹花的盛唐时代而欢欣鼓舞,但从肥臀的起落史中我们难道还没有看出什么吗?其实对臀部而言,从瘦削到丰满各有拥护者,或圆或凸或翘或扁或宽或窄,似乎都有存在的道理,上帝的安排都有各自的深意,人间没有一种永恒的美,关键是适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