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603.第603章 第六〇 追思会(第二更)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算不用学生出去跟那些人讲,自从听了先生之前的一番教诲,学生感觉对心学所知甚少,难登大雅之堂。”谢丕倒是自谦,在沈溪面前一点儿衙内的架子都没有。

    宰相家的门子还七品官呢,可这位宰相家的公子,却平易近人,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受,难怪在京城那么受欢迎。不过沈溪却不领情,摇摇头道:“我提出的心学理论,尚有不完备之处,贸然拿出来说,只会让人耻笑。”

    谢丕有些不服气地道:“怎么会呢先生可有见到外面那些人,他们都是为心学而来”

    沈溪将他之前在外面听到的那些闲言碎语对谢丕说了,谢丕听到后,神色黯然,他本来还觉得是自己宣讲心学卓有成效,这次学术讲坛能来这么多人,证明这一理论确实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但到此时他才知道,原来这些人只是前来凑热闹攀附权贵的。

    在这年头,没什么明星,最出名的就要数那些儒学界享誉盛名的大儒,谁名气高,谁就受到推崇,要有什么活动,也就应者如云。

    若外面的人知道此番来学术论坛讲座的只是去年授官的新科状元,如今虽然在翰林院和詹事府供职,但要出头恐怕遥遥无期,届时不但会失望而归,连同之前还算认可的心学,也会加以抨击。

    一门学问在诞生之初,是很容易为人所攻讦,因为这些理论会被人诞不经。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连沈溪自己都觉得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有很多不可取之处。

    与心学大师王阳明不同,沈溪对待心学只是将其快速扬名开宗立派的一条捷径,而没有当作事业来做。

    其实理学和心学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也都有其自身不足的地方。

    理学和心学出发点不同,很多时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立场不同观点迥异,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

    谢丕有些为难地道:“先生,外面那么多人,还有许多是学生的知交好友该怎么办才好”

    沈溪道:“该讲还是要讲,不过不是讲学,而是要追思刚过世的白沙先生。”

    “白沙先生”

    谢丕愣了愣,思索了好一会儿才反应出沈溪说的是谁此人是大明享誉一时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江门学派的创始人,对心学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今年二月,陈献章于故乡病逝,此事在文坛引起一片哀叹,如此方家逝世是大明儒学界的一大损失。

    沈溪重重地点了点头:“白沙先生半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其所讲内容以朱子理学为主,但其中部分内容却涉及到心学,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口吻去说,而是用白沙先生的理论去传达一种思想,如此才能更为人接受。”

    谢丕迟疑道:“可可是我对白沙先生不太了解啊。”

    沈溪心想,就知道你不了解,这不给你准备好了

    沈溪从怀里拿出一份文稿,交给谢丕:“你先大致将语句背熟,之后拿出去照着说便是”

    谢丕一时没反应过来,他从未有过演讲的经验,只是照葫芦画瓢来一次讲学,本是想跟几个好友轮番上去讲讲自己对心学的见解,就跟文会一样,没什么固定的发言稿。现在外面来了这么多人,随便上去说说显然不行了,必须要有符合逻辑的发言稿来支撑这次讲坛。

    “先生您有读过白沙先生的著作”谢丕把手上的文稿草草遍,见沈溪引用许多陈献章的思想言论,不由大为惊讶。

    沈溪点了点头,他备考乡试和会试时,多时人文集,对各家学派都有一定了解。当然,对于各学派传播思想的优劣,他则是用上一世带来的思想进行评判,客观公正了许多。

    陈献章在学术上的造诣,在明朝可是响当当的,几十年后朝廷下诏建陈氏家祠于白沙,并赐额联及祭文肖像。额曰“崇正堂”,联曰:“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其后万历皇帝又诏准其从祀孔庙,据考证在岭南地区的历史人物中,能从祀于孔庙者,只有陈白沙一人而已,故有“岭南一人”“岭学儒宗”之誉。

    谢丕正在后殿埋头,加深记忆,这时他的一些知交已经过来找他,有许多上次谢丕举行文会时见过沈溪一面,都过来给沈溪行礼。

    “有时间可要跟先生讨教心学内容”

    这些人对沈溪非常推崇,这应该是谢丕所说的那些传扬心学思想的年轻人的代表,是真正要学,而不是投机倒把。

    对于想学的,沈溪自然会教,不过眼下要将外面的人打发。

    听说沈溪给了谢丕讲稿,这些人都围过去,想溪所书是怎样深刻的思想,从中受到启发。

    谢恒奴俏丽的小脸上满是不可思议,见没人注意她溜到沈溪身边,小声问道:“七哥,为什么我二叔叫你先生呢”

    沈溪被问住了,谢丕跟他学心学,在科场上属于后进,加上他又是居于科举金字塔顶端的翰林,称呼他为先生很自然,可这些怎么对一个小姑娘解释呢

    望着少女那纯真而热切渴求答案的目光,沈溪不忍拒绝,只能随口答道:“你二叔跟我学知识,我们属于良师益友。”

    “这样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