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九十八节 战前(2)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儒家,普及知识,启蒙民众。

    没有这些,就算把胸甲骑兵的装备丢给他们,他们会保养吗会使用吗养得起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只有文明的先进程度和国家的强大程度,能达到汉室这样的程度。

    才有使用和装备胸甲的可能。

    所以,这胸甲骑兵的强大与无敌,不在于骑兵们身上的装备和他们的技战术。

    而在于汉室国家民族在整体上已经远远的甩开了周边一切竞争对手。

    千余年前,周人骄傲的宣告世界: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是为夏。

    如今,作为继承了三代先王遗训和制度的汉室。已然可以再次骄傲的宣告世界:有文明之美谓之华,有制度之大是为夏。

    再现宗周让八荒万国来朝四夷威伏的伟业

    让中国再次成为那个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上国

    这样想着。义纵就有些心潮澎湃。

    他明白,今天,他领军出战匈奴,是踏出复兴中国,让诸夏再次主宰世界的第一步。

    “轩辕黄帝在上,小子义纵必执虏首,以献陛下灵前”

    义纵在心中发誓着。

    然后,他就下达命令:“全军宿营,明日一早。拔营北上,潜行武州”

    他统帅的这支接近万骑的军队的使命,就是要潜伏到武州塞附近的深谷,择机而动,将入侵的匈奴关在马邑城下,让他们全部灭亡在汉军的怒火之中

    与此同时,在距离高奴数百里外的武州塞。

    气氛开始有些不太对劲。

    屯驻于此的是汉军句注军的一个司马。

    按照制度,本来,汉军应当在此屯驻一个完整的曲。

    但是。随着汉匈近年来关系转好,尤其是直面的河套匈奴诸部族,开始减少对汉室边境和长城的侵扰。

    所以,很多边境上的临时哨所和烽燧台都被裁撤。

    许多突出地区的边塞的兵力。也大大减少。

    汉军选择将兵力回收。

    一来,减少消耗。

    毕竟,在远离长城的地方。屯驻军队,单单是补给。就非常困难,而且还有危险。

    二则。士卒们也不愿意,孤悬塞外,被风吹日晒。

    相比长城外的艰苦屯驻生活,长城内的繁华世界和和平气氛,无疑更受欢迎。

    所以,在这武州塞里的屯驻兵力,也从五年前匈奴入侵后的五百人巅峰,一路跌落到如今的不过一个屯,两百来人。

    这两百人里,还有几十人是跟着大军来此屯垦的罪犯和刑徒。

    种田,这是诸夏民族与生俱来的天赋。

    自古以来,哪怕是在最危险的时候。

    诸夏民族也没有停止过种田的脚步。

    在屯区种田,不仅仅能减少后勤压力,也能让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变得对屯驻当地的士卒,更加有利。

    但现在,武州塞的驻军,明显闻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危险信号。

    “三日前出塞的一支商队,至今未归”武州塞的塞尉衙门中,武州尉田奋凝视着摆在他身前的地图以及各方汇总的情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两天前,我派出去巡逻的一个伍,也没有消息传回来”

    “昨日,我亲自带人,出武州山,前行二十里,连一只牛羊也未见到”

    这些信息,在他脑海中,被一个个串联起来。

    商队逾期不归还可以理解成临时有事,外出巡逻警戒的士卒失踪,却足以让他警醒。

    而亲自出塞,连牛羊都看不到一头。

    就只能说明一件事情匈奴人,就在附近。

    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百两百。

    至少,是一个成建制的主力匈奴部族,就潜伏在武州塞外,虎视眈眈。

    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军人,他在昨天就已经开始疏散武州塞里的民众了。

    除了军人和囚徒以及罪犯外,原本在武州塞内生活的上百民众,已经被他下令,撤退到更安全的马邑城去了。

    与他们一起走的还有塞中的十几个士卒。

    这些士卒,都是兄弟两人俱在他的麾下,或者,家中只有这么一根独苗的人。

    这也是汉军的传统。

    这样能避免造成一旦匈奴入侵,某些家庭瞬间绝后或者崩盘的可能。

    送走那些人后,田奋手下,连刑徒罪犯和士卒,加起来,就只有一百五十人左右了。

    从现在开始,田奋很清楚,他要考虑两件事情。

    第一,忠于职守,完成天子和上官交给他的任务看守武州塞,为马邑、雁门预警。

    他必须在此坚守到发现匈奴,点燃烽火。预警的那一刻。

    然后,就是他的第二个任务了。

    作为这武州塞的最高军事长官。他要考虑,自己麾下士卒的性命。

    假如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