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给亏了."
"府里千头万绪都是你挑着,委实也是辛苦了些."
方氏心中害怕极了.她就担心这老太太说出"我给你找两个姐妹分担分担吧"这类的话.
好在老太太只是眯了眯眼,接着安慰道:
"这么多年来你管家管的很好,我都记在心里.这次进下人的事,你就看着办吧.只是有一点,挑人时那些近身伺候的,务必让我先看过,若是不合我眼缘的,过于油滑或木讷的,我是不会要人入府的.我们家里的家生子少,这些人说不得就是以后家生子的老子娘,还是要慎重.再者,你帮手多了,才有精力去生孩子."
"娘不必说,媳妇也是知道的.到时候人进了府,让娘你先挑.您要觉得不好的,只管让牙子再领回去就是."
方氏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也开始庆幸自己是嫁给了李茂.府里老太太虽然没什么见识,话也糙的很,但还是一心为着儿女的,也不揽权.即使府上人口凋零至此,除了上次略微吓唬吓唬了她,也没有什么真的刺激她的事情.
也不枉她劳累了这么多年,伺候老爷婆婆尽心尽力,不敢有一些差错.
想到这里,方氏忙不迭地连连谢过老太太的"仁厚",又许诺这几年一定努力给老太太添几个孙儿,让老太太只管享福就好.
走出持云院,方氏开始把"造人计划"提上头等大事了.她和老爷还年轻,感情也挺好,若平日里努力些,孩子总是会有的.
上次是哪个家的太太说城外杨桥山有家送子娘娘庙很灵验?还有刘嬷嬷上次说的那副方剂,可以考虑让胡大夫看看,如是有用,就要调理起来了.
又过了几日,方氏来回话擎苍院收拾清了,可以搬了.
李锐搬走那天,李铭刚好回府休沐.顾卿把两个孙子都叫在一起,让他们在一起抓了次鸭子,钓了次鱼.
"铭儿不经常在府里,每次回来要记得要多在你兄长那里走动走动.你们这一辈儿就你们二人,奶奶也不想说些什么‘兄友弟恭’的虚话,但老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二人感情好,日后出去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奶奶放心,孙儿一定和兄长好好相处."只要他不欺负我,哼.
"我一定会待弟弟好的."只要他别老是对着您撒娇打小报告.
看见两个孩子这么乖巧,顾卿欣慰地笑了.
李锐搬去擎苍院的日子和在北园里没有什么区别.大舅的夫子要到二月二以后才会来,所以李锐每天还是到顾卿的北园种菜养鸭.顾卿给他在雕弓楼里安了个沙袋,每天叫他习完字后再打打沙袋,也算是一种锻炼.
二月二那天,李锐的大舅张宁亲自带着两个先生和两个武师上了门.
李茂一看,有一位竟是原翰林院致仕回乡的翰林,荆南大族出身的"齐明辉",此人文采了得,但为人也是出了名的散漫;另外一位叫"杜进"的,他也略有印象,仿佛是某一年的三甲.
这下就是连李茂也不敢怠慢,连忙叫来李锐行拜师礼,规规矩矩的在圣人面前磕了头,敬了茶.又每人派了一个一等丫头,两个二等丫头伺候着,小厮书童各两人,把他们当半个主子对待.
这可不是什么寒门请来的"才子"或宿老!李家自己就出身荆南,荆州的大族"李齐江刘","李"和"齐"就在南方.李家人多,自家老公爷当年连分支都算不上,拉出去也有好几百口壮丁.齐家却是一等一的人才济济,只是人口单薄.
薄待了这位"齐先生",怕是老家的老人们都要上门来敲他脊梁骨的!
两位武师倒看不出有什么不凡,只是走起路的步态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和老公爷留下来的那几位家将看起来相似,怕也是上过沙场的.
李茂把两位武师安置着和李府那些老家将们住一起,也算是客卿的身份,有丫头和小厮伺候着.只是这两个武师好像确实是一身武人的习气,到了信国公府没两天就开始和院子里的老将们切磋,倒惹得许多小厮和丫头每天偷偷在角门里扒着看.
府里来了新师傅,李小胖也有好多天没时间来持云院找顾卿,顾卿一下子少了个事做,不免冷清的很,每天就带着丫鬟们琢磨着要弄点东西打发时间,有这些下人们逢迎着,顾卿总算是调整了过来.
到了二月二十八那天,方氏果真让牙婆子们把第一批的小姑娘小男孩给带进了府.
这时候府里粗使下人倒是不用再找,缺的koi是聪明伶俐,或者会识字算数的小孩子.这些下人年纪不能太小或太大,太大有了性格,不好管教,太小一时不得用.只有那七八岁到十一二岁间的最好,慢慢调教几年,就可派上用场.
方氏找人要求高,所以正月里就去要了人,挑到二月底人才送来.
世道越昌平,家生子就越显得其重要.现在又不似往前十几年那样又是兵祸又是天灾,到处都是卖儿卖女的.这些年老天有眼,风调雨顺,老皇帝和当今圣上都是轻徭薄赋,又在每乡里都提供种子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