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广播,电视,到处都是的新闻。
当天在单位,到处都是来恭喜的人,那曾经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央视十四频道,一下子成为了主角,闫天飞和十四频道的人整整一天都没合上嘴,很多时候都在说话,其余的时间都在笑。
“老闫,太厉害了”一其他频道的副总监道。
闫天飞哈哈大笑,“还行吧。”
另一个频道的领导道:“咱们央视最牛逼的第一频道都让你们给干下去了,你们是真行啊”
闫天飞笑道:“运气,运气”
最后快下班的时候,闫天飞还被央视的周副台长叫去了办公区。
“老周,你找我”闫天飞道。
周副台长嘴角有些抽搐,道:“你们这次做的很不错,非常不错,台领导刚刚开会还对你们进行了口头表扬。”顿了下,他说道:“上次央视一套管你们借的钱,我已经跟他们打招呼了,你跟财务那边说一声,今天之内就能还给你们,其余的,你们频道还有什么要求,到时候可以跟台里提,对了,人手够不够啊”
闫天飞心里明镜似的,却没说什么,“够用。”
周副台长问道:“设备呢不够的话你随时提,我这边给你安排。”
闫天飞道:“都够用。”
周副台长对十四频道的态度已经俨然和先前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谁也没办法轻视和无视他们了
晚上。
网络和一些媒体以及业内人士都在分析成功的原因。
“为什么纪录片能火成这个样子”
“这种场面,真的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啊”
“高清摄像机起了很关键的作用,那些镜头太精致了,所以给那些食材和美食加上了一层新鲜的光环,用一种全新的角度给展示出来了,观众们从没见过这么拍纪录片的,所以很买账”
“不止如此,其实张烨的选材也好,我一直最佩服张烨的就是他的眼光和对市场的把握,太专业了,他从没有模仿过别人,而是把纪录片拍出了咱们共和国自己的特色,拍出了咱们国家自己的风骨和气质,这是能成功最关键的一点看看那些镜头,看看那些镜头里展现的饮食文化和民族文化,张烨和他团队的诚意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这种片子要是不火,那什么片子火”
“素材很棒”
“你们发现没有,其他很多纪录片大都是在科普,是在教育人,而不是,只是在记录一个故事,用最朴实的方法展现给观众,接地气的很,所以才能引起共鸣,勾起大家的回忆和味觉上最原始的渴望”
“这部片子太经典了”
“作为一挡电视节目的话,这绝对是殿堂级的,而作为一部纪录片的话,当之无愧是国内史上第一的纪录片毫无争议”
的口碑太好了,好到上到九十岁高龄下到岁小孩儿都很爱看,好到有几个业内跟张烨关系不太好甚至还在网上斗过嘴的某些业内人士,今天都在公开场合对表露出了欣赏
至于张烨自己,其实也花了一些时间分析了一下成功的原因,在他那个地球,是很慢热的,平均收视率也不如,但在这个不一样的地球上,很多事情都有了变化,比如在低迷市场环境下的并不如张烨曾经那个世界的收视率,无论平均收视率和最高收视率都打了一些折扣,这是很多客观因素造成的,网络的转播就分流了很大一批观众,倒不是说这个世界上看的人少了,而是被网络分摊了,好多人在网上看了而没有看电视,收视率自然会低一些。而又因为张烨的加盟与宣传,因为这个地球上共和国国内在纪录片领域的文化缺失,让这部纪录片提前展现了“威力”
这些都是原因。
晚八点。
央视十四频道,开播。
第四集,。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
“为了保存食物,我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多种多样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秋日的清晨,古老的呼兰河水流过原野”
广州。
某户楼房。
一家三口正在看十四频道,孩子才只有九岁。
“妈妈,好好看。”
“是啊,真是不错的。”
“我要吃火腿”
“好,妈妈给你上网买。”
“我现在就要吃。”
“现在市场都打样了啊。”
天津。
某餐馆。
“这是嘛节目”
“啊,你不知道啊”
“真不错啊,看得我你嘛胃口大开啊”
“我都连着看三期了”
“张烨这配音还真稳重,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