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六月份。李明完成了《我的抗日》中最为重要的击杀特效。周毅也没闲着,带着一帮大鼻子,将序章的一张地图、第一章的三张地图作出了轮廓。而轲编剧则鼓捣出序章的剧本来。
序章的背景是中苏之间的“中东路战役”,主要是作为教学关存在的。王不负原本打算简简单单就过渡到正式的第一章。但轲编剧不干,找王不负问,能不能让他负责编专门的序章剧本。
王不负当然答应,但要求不能编得又臭又长,剧情时间必须限定于十分钟以内。
轲编剧大喜过望,这位编了一辈子的剧本,但都束手束脚,无法自由挥洒。终于能全力施为一次了,用心得不行。序章里面,十分钟的剧情居然做到了一波三折。
很多时候,人们用“一波三折”来表现文艺作品剧情的精美,但大多数都是形容词。真正实打实地做到“三个转折”是很困难的。轲编剧是老牌科班出生,死扣住这一波三折,要在十分钟内,让主角的情绪和境遇转变三次。
于是,开始的山路上,十五岁的主角背着猎物,和爷爷一起进城。因为主角有喜欢的女孩,想赚大钱后娶她。所以想要向爷爷学习枪法,好到中原投靠军阀赚大钱。而爷爷却不愿意教他。这个时候,主角非常的埋怨爷爷。
接着,两人进了城,卖掉了猎物。然后爷爷带着主角,找上了主角喜欢的女孩家提亲,问用只熊作为聘礼可不可以,而女孩的家长答应了。主角不再埋怨爷爷,也不再渴望去中原参战,开始期待日后的新婚生活。
最后,爷爷为了猎熊,开始教主角猎手的技能,这时向玩家介绍游戏中的升级机制。紧接着,苏联军队的炮火却轰向了城市。混乱之中,爷爷死去,主角满腔怒火,击毙了一位苏军军官。
当序章结束的时候,主角已经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不再对打仗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轲编剧还在序章留了个扣子,准备再在第一章开始前,“一波三折”地让主角完成从猎户到战士的转变。
王不负看到剧本,简直惊呆了。就一个教学关而已,至于不至于弄这么多转折啊?
轲编剧却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说:“你这个游戏由一个主角跨越二十五年的岁月。他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总应该介绍吧?正好有序章存在,你用来介绍玩法,我来介绍性格。两全其美。”
“……”王不负觉得也确实是那么一回事。而且这剧本里,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比平铺直叙要精彩许多。主角从想要打仗,变成想要和喜欢的女孩子平静生活,再到认知战争的残酷,心理变化确实让人动容。
他知道,老一辈的编剧家有自己理解。这种理论传承自中国古典文艺作品,核心就是“一波三折、起承转合”。和欧美剧作家的理论相近,但在节奏上有明显的差异。
“这么复杂的剧情能压缩到十分钟以内么?”王不负问。虽然剧情对于游戏来说非常重要,但不能反客为主。
“绝对可以!”轲编剧在编剧本之前,可是想透了王不负的要求的。
“那你说说怎么把教学融进剧情里。”王不负说。
轲编剧翻着剧本,一页页地指着说:“一开始是主角进城吧?这个时候,就是教玩家操作主角移动,这个时候对话是不影响的。之后教玩家的是主角怎么和剧**物互动,还有对话选择。再向玩家展示升级系统。最后教玩家怎么射击敌人。”
在轲编剧的序章剧本中,玩家只能按着流程,在最后时刻击杀一位敌人。和王不负原本设想的在序章中放进去一场小规模战斗略有不同。
但这剧本确实非常抓人。短小精悍、紧凑精彩,让王不负很是惊叹。最后主角击毙苏军军官的情景,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潮。再放进去一场小战斗就有些不伦不类了。而且那就按着剧本来吧,反正第一章全是战斗。
“那就按着这个剧本做吧。”王不负答应了。
……
李明回到了维尔福。他回归后的第一份工作,不是继续制作游戏,而是要给向老板报告青瓷科技的实力。
“在中国的一个月,你过的怎么样?”负责运营的维尔福创始人问。
“很累。但我见识到了射击游戏的未来。”李明说着,把他负责的击杀特效全部说了一边。
创始人立刻就明白了击杀特效中的价值。
从制作的角度来说,射击游戏制作门槛很高,必须用世界观、游戏剧情来使玩家代入,让他们感觉身临其境,并且认为是自己推动了剧情发展。而玩法却很难开发,由于画质的问题,玩家会天然地觉得游戏不真实,因此无法获得太多的乐趣。
青瓷科技居然另辟蹊径,通过强化击杀瞬间的景象,从而让玩家认同自己在对抗中获得了胜利。游戏中最基础的理论“投入——回报”就这样产生了作用,玩家感觉到了游戏的乐趣。
“《半条命2》中能不能使用这种办法?”创始人立刻问。既然李明在中国做出了实时演算的击杀特效,那么应该可以在美国复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