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电子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19章 遇挫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司,再从我国运回全球各地,这其中的运费成本相当高,我们认为能够降低80%的成本已经是极限了……戴尔的生产模式是‘定制化生产’,可以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相比,这种生产方式显然不够经济。”

    没想到林铮竟然这么坚持,戴尔皱了皱眉头,略一沉吟,道,“这样吧,林先生。把你们的资料放下吧,我需要看看你们的资料。”

    “好的。”

    ……………………

    “情况不是很客观啊。”从迈克尔.戴尔的办公室里出来,谭娜的表情不是很好,“成本降低20%他们还不乐意?”

    “很正常。对于资本家来说,为了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他们恨不得将上下游的利润全部压榨干净,最好所有的零配件供应商和经销商能够给他们再额外输血才好,”林铮嘴上这么说着,眉头却一样皱的很厉害,“看来我们低估了戴尔的野心了。”

    “你说什么?”谭娜不是很明白林铮这话里的意思。

    “我之前看的资料,戴尔电脑今年极有可能成为美国第五大微型计算机供应商,在和之前我觉得戴尔可能对这个结果比较满足了,可现在看来。戴尔似乎并不是很满足于第五这个位置。”

    “什么?”谭娜低低的惊呼一声,“你是说?”

    “没错,他的目标可能是第三,也有可能更高。”林铮的表情极为凝重,“想要成为第二或者第一。对于戴尔这个个人计算机新贵来说,首先一代是要有足够的价格优势,其次产能要跟上,没有价格优势根本没办法和惠普、ibm、dec、康柏这些巨头争夺市场,反过来说呢,如果产能根本不上,手里空攥着大把的订单却没法向客户提供产品。这也同样要命……戴尔的野心很大啊。”

    尽管林铮说的含糊,可谭娜还是听懂了,“这么说来,戴尔是打算靠着这个规模优势,一边压榨零配件供应商的利润,一边压榨代工厂商的利润?”

    “除了这个解释。我想不出来他这个60%是怎么出来的,但这家伙难道忘记了吗?在工业生产中人力资源成本所占的比例其实并不高,原材料和零配件的成本才是最高的,这家伙是怎么想的?”林铮紧皱着眉头,心中苦苦分析着富士康是如何拿下戴尔的代工合同的。

    大约是04年的时候。富士康旗下的汉达和顺达是专门为戴尔做代工的工厂,好像那时候富士康工人的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在04年的窗口市,这个工资水准也只能算是中等偏下,如果只是这样倒也罢了,但富士康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都极大,每天只有总计20分钟的集中上厕所时间和长达十四五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让汉达和顺达的工人流动性非常大,据林铮所知,华强北的很多小销售就是从汉达和顺达两家工厂里跑出来的……

    “你在想什么?”谭娜好奇的向林铮问道,看着林铮怔怔的出身,她有些好奇。

    “哦,我想到了一种大概能够将成本降低到70%左右的方法。”

    “真的?快说说是什么办法?”谭娜没想到林铮居然这么快就有了主意,微微一愣,随即兴奋不已的道,“真能将成本降低到70%,咱们赢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吧?”

    “我保证你不会这么做的。”极为熟悉谭娜性格的林铮,苦笑着道,“这违反了咱们两个人的行事风格。”

    “用这种方式降低成本?”谭娜无意识的微张着嘴,望着林铮的目光竟然有些惊恐,“告诉我,你不会这么做吧?”

    “我当然不会这么做,不过现在看来似乎有人打算这么干。”

    “谁?”谭娜尖叫起来,“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违反《劳动法》的吗?”

    “《劳动法》是什么东西?能吃吗?”林铮嘿嘿冷笑两声,“在现在这个国企大规模下岗、倒闭的前提下,对于老百姓来说,能够有一份给他们发工资的工作他们就阿弥陀佛了,对于政府来说,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才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至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你不干还有不知道多少人排着队想要干呢,有的工作就不错了,还敢挑三拣四?”

    谭娜默然无语,她当然知道林铮这话并不是随便乱说,事实也确实就是如此,在当前这个就业情况相当不乐观的大局势下,有一份能养活一家老小的工作就不错了,至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的问题,挑三拣四会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但一直以来国内各级媒体对于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宣传太过正面,加之这丫头对他们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对林铮的话隐隐有几分怀疑,犹豫了一下,有些不肯定的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富士康好歹也是大企业,他们不会这么做吧?”

    只是语气未免有些不够自信。

    “大企业?东南沿海省份也有不少外资企业,你去了解一下那些在台资企业和韩资企业工作的人对于这两种类型的企业是如何评价的?干的比驴累,吃的比猪差,起得比**早,下班比小&姐晚,装的比孙子乖,看着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林铮眼眶有些发红,嘿嘿冷笑道。

    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