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对对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章节目录 11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波都瞬间成云烟,人们丝毫不在乎。

    这个周末的比赛,他们演了小短剧,照搬某经典电影片段,有女主角搭戏。人人的戏份都有亲吻,电视台在比赛里掺一点荤腥,观众更兴奋。

    潘以伦演的那个角色失恋了,痛苦蜷缩在桥边,声声呼唤心上人的名字,幻想之中,女主角窈窕走来,他猛地站起来,就是一个热烈的长吻。

    他问:“你为什么不等我?”

    那情态,痛苦得入木三分。

    杨筱光看不下去,要站起来活动筋骨,转个头,杨妈正在她房门口探头,说:“今天和这个香嘴巴,明天和那个香嘴巴,哪能受的了哦!”

    杨筱光翻白眼,她承认,母亲的这句话活生生在刺激她。

    再转回头,潘以伦演的投入,简直入木三分,就是一个失恋男子,心中有万分的苦痛。她看着看着,又不忍心了。

    屏幕里的他,像是离开她八丈远。她和他,到底怎么牵到了一处去的?

    看中潘以伦演出的还有上一次拍广告的导演,他亲自发邮件询问何之轩,是否可以提前来试镜头,他的创作灵感如泉涌。

    这样就催促杨筱光赶着交剧本。剧本是按她的构思请了人来写的,而她的构思是从方竹那边讨了来的。

    最近几天的上午,方竹没事就会和她通通电话。她明白,那是老友养病寂寞,她很乐意同老友闲侃一阵,顺便报告领导动向。

    当然,杨筱光不认为这是打小报告。是方竹先问的她:“你们新广告准备怎么拍?”

    杨筱光短短说了一下上回的情景构想。

    方竹说:“我有一个故事。

    “三十年代战火纷飞的上海滩,唱戏的女孩遇到做记者的男孩,相遇之后是相爱。后来男孩参军,女孩等他,等了一辈子,他没有回来。时光飞逝,来到七十年后的上海,繁华的上海街头,穿着时尚的女孩在十字路口,惊鸿一瞥,看见男孩的身影。”

    杨筱光摇头:“这么老土的剧情。”

    方竹说:“这是真人真事。人生就是一出戏,你别嫌弃它老土。你的情景构思刚刚好符合这个剧情,三十年代的时尚,跨越战争,跨越岁月,如今还能流行,就像那个年代的感情。我们不需要阿达派的JUST DO IT。”

    杨筱光灵机一动:“广告可以叫‘我一直在这里’,哇,怀旧的。”

    “没错,有年代就有文化。当年的上海相对如今要摩登百倍,拍得色彩浓烈缤纷,比暗黄老照片更有效果。”

    “竹子,你应该做广告。”

    方竹笑:“我不抢你们饭碗。”

    杨筱光来了干劲:“我得把构思整理一下,交给人编剧去。这条广告好,说明咱们的品牌也有历史感。”她朝何之轩办公室探探头,“今天领导下午要开一个项目沟通会,大约六点可以下班了,你安心在家等吃晚饭吧!”

    方竹嗔她:“八卦精”。

    挂上电话,她活动活动手指。昨天拆了线,现在可以做些轻微的小动作,她试着用筷子吃饭,倒也无妨的。这样生活就轻松很多,处处依靠别人,的确不好受。

    昨晚她对何之轩说,等她的手可以碰水了就能搬回去,何之轩答她:“再说。”

    她是赌气的,又怯场。什么叫再说?他的回答这样不明确。念大学的时候,她追他,他一直不明着拒绝,她的舍友说这样就是有问题的。

    如今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方竹用手臂推好门,她开了电话录音。里头有很多段对话,她一条一条听下去,有一段是周阿姨同何之轩的。

    周阿姨说:“这两天你不用过来了,工作又忙又要照顾小竹。”

    他说:“好。”

    然后是周阿姨絮絮说着她的生活习性,提醒何之轩注意这个注意那个。

    他说:“我都知道。”

    周阿姨笑了笑:“瞧我这记性,你们好坏做过夫妻,她的习惯你总归知道的。这回全靠了你,这父女两个病的病,伤的伤,我就怕忙不过来,只好求你。你能这样不计前嫌——”

    何之轩打断了她,说:“你放心,她现在恢复的情况不错,可以拆线了。”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方竹一直对着电话机发呆。直到窗外夕阳西斜,阿姨敲门问她晚上想吃什么,她才回了神。她说想吃芹菜,又说想跟阿姨一起去买小菜。

    其实不过是想走一走,心头乱的很,走一走会好一点。

    外头的阳光很好,空气湿热,气候渐渐转入热烈的夏季,走两步就会冒汗,一切都变得浮躁了。

    走到菜场门口,阿姨手机响了,她接起来说话。方竹就往菜场门口的书报亭转悠了下,卖晚报的老头孤零零坐在报亭前喃喃自语:“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啊!”

    他的膝头撂着一摞晚报,一阵晚风吹过,“哗哗”作响,画面颇凄凉。方竹就多事地问:“老伯伯,怎么了?”

    老头低着头数报纸,说:“报纸卖不掉,太阳要落山了,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