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孽缘深怨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十四回第三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父母的坟是合葬的,在老屋的左边山梁上。这道坡延着很远很远,象是印验风水男左女右而荫庇着,这把老根还在连续着先人的精脉。胥老那天的话又在脑中翻腾着,难不成真是所说承袭龚鹿公一脉。祖先们避开三国的战乱,经神农架的大山一路南行。在1000多年中,走走停停的从事着采药、开荒、打猎,子孙们不断的往南发展。穿过苗人居住的湘西与黔江交界,到达遵义的一支在此长居。这年的春祭他在下跪时颤颤惊惊的,不知是年岁已大无力,还是心衰气血不济,爬在地上好一阵的抬不起头。心里在默默的念道:

    爹爹哇,你的儿子不孝啊。我只有活命的能力,却无法来重修祖上的坟茔。只有用一颗虔诚的心,每年都带着子孙们来拜祭。爷爷与先人选中的这块风水宝地,让后辈们能够生存下来已是不易。虽说并不富裕却也平静的过着日子,晚辈们已是十分的知足了。常言道富不过三代,穷不会一辈子。我相信今生未能完成的事,我的儿子、孙子、曾子总会时来运转,我会谆嘱他们为了却未尽的心愿,让你们的安息之地墓碑光彩夺目,环境鸟语花香,林森叶茂。

    看着子孙们一个个依次的跪拜,一种幸慰之感油然而生。托祖先的洪福自己也是一大家子,没有残缺癫傻。子女们的能力虽有高有低但均自食其力,况二女三女还小有成就,顶起家里的大梁。逢年过节、外出游玩、生病住院、帮补亲朋等,她们都一应打点照料。这年年回乡也替老的想得周到。给四邻晚辈的礼物,还有份子钱也都早就准备好。让他与老伴如衣锦还乡的味道,那些晚辈更是用滑杆来抬着。虽说没有做起那架式,确有种平寒的光宗耀祖感觉。七十九那年儿女回去办寿,大婿还写了祝辞:

    襄黔渝千载承脉,秉凤雏遗风抒游羽

    桑田梓八十续情,继龙爪香袅重振翼

    浩浩黄土,漫漫苍天,华夏儿女,衣食其间。赤壁雄烟,燃烧于波涛汹涌之长江当涂水面。随着三足鼎立之鏊战,统扬鞭催马西去蜀郡。桑梓之父老,领鹿公先生之教诲,躬耕陇亩,勤施家园。悠悠岁月,历朝换代。烽火连湮,田地荒芜,被逼流迁。曾移孝感安生,后闯王起兵,荆汉大地起狼烟。族人纷离,逃经神农,举猎度日。一路辗转南行,过苗寨借路炊饮,至黔州地界遵义府金鼓堂,稍事歇息。明末清初,清兵追献,殃及百姓,死亡伤惨,遂旨两湖两广与黔,相继入川。祖世禄公毅然携眷,徙至陵江府西溪县杨都堂创业。披星戴月,开山劈石,围塘扎堰。渐青绿遍坡,鱼跃池水,人丁繁衍,漫延周围十数里,历二百余春秋,传至今已十有几代。荣公之爷名登三,系五世祖文琏公之孙,又振家业于龙爪湾,置地筑房,成就今日之裔。

    荣公生于农历乙丑年冬月二十五日,为爷幺儿之幺孙。从小聪明乖巧,祖父甚是怜爱。父德远及母胡氏共育有四子,便遵命送公入学习文。公勤奋耐苦,常奔走于土埂小路与县城之间。已是学业在望,踌躇满腹近廿之热血青年。许以有识之驱报父老及家族的养育与相助之恩。时值神州大地被奴于东虏,抗战已近尾声,蒋氏早备重开内战。乡绅保里沆瀣一气,借外事鱼肉百姓,强抽公抵丁。家族里不忍送公至无归路,决意出逃。月黑风急,犬吠声声。公在大哥的带领下,子时悄然潜出家门,择山yīn背靠之野路,穿密林,爬高山过九道拐,一路不敢停留,直插飞泉才松了口气。又隐又躲,趁夜夤才摸到姨妈家藏匿。

    为生计混迹在陵江的大街小巷,打着短工度日。时局X乱,民不聊生,公虽时刻念叨着家里的亲人,却不能踏入家乡的土地。战火平息,换来了阳光初烂的春天,公得以正面就业。又与妻李明珍喜结良缘,于后有大女,续又得二女一子。不负老人的一片苦心,延续了家族的宗祠。公事事于勤勉,数十年如一,颇得同业的赞喻,深受所辖员工的受戴。直至六十有三才经催促而退。在家颐养天年,每日规律有序,保持清静朴素之风习,遇晴动步,与老同事畅聊。于家事平和,无有多求。身心健康,精神矍铄,手脚利麻,常理厨务。

    公以所学之伦理,孜孜不倦,谆谆教导于儿女。虽不似富道人家,却也节衣缩食以供其温饱。并以坚韧的人生道理,言传身教于儿女之身。其妻贤惠持家,宁可饿其身,也不缺子女之食。虽己烂衣重补,也要光其子女之驱。夫妻和睦,共渡艰难困苦之日。儿女们深受父母之精髓,均健康成长。以往日之受诲,服务于当今社会。以技艺精湛之术,在各自的行业里,小有成就。有公务之干才、有金融之精英,亦有扶苗之园丁。虽各有参差,但并不分高低。孝顺毕致,恭敬有佳,使两老欢乐,晚年享福。四子皆成家有二子二女,均正求学以谋发展。

    公上受天道之庇佑,下顺父母之心愿。以平凡之身,历数年政治之风云,却处世不惊,以诚心待人。遂能大难逢化,予赐安平。仲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公正是力行中华数千年之儒理,以其微微之举,倡汉风之沿由。又:心融妙理虚空小,道契真如法界宽。公正是以其虚空之高度,以其不奢求之无为,从而衬托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