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篇 龙的传人 第九章 磨难重重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当了。现在该战区台军主力几乎都集中到了东部地区,在西部只有很少的台湾军队在防守。而要用这些台湾军队困住112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嘉义就如同一个脱掉了衣服的女人一样,将任由人宰割了。也许,台湾的指挥官并没有领会到112师做了这么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当112师炸断了数段铁路线之后,却没有北上,而是继续西进,朝着濒海战区的佳里、学甲杀了过去。112师的行动进行到这时,已经持续了3天3夜,出了中间偶尔的休息之外,全师根本就没有多少休整的时间,几乎是打下一块地方,收集到所有的物资,特别是燃料之后,就迅速移动,根本就不给台湾军队打战地战的机会。而112师在这么猛烈的机动作战中,损失也是相当巨大的。为了保证能够迅速的完成任务,对所有城市的进攻几乎都是猛攻,这直接导致了装备的大量损失,以及人员的减少。当112师切断了铁路交通干线后,全师只有250辆坦克,380辆装甲车,200门火炮可以使用,而且在弹药补给方面已经出现了危机。最为困难的是,将士经过长期高强度作战,都需要好好的休息一下,不然部队的战斗力肯定将急剧降低!在接受了最后一次弹药以及装备零件补充,将所有能够修好的坦克装甲车都修好之后,112师在佳里东面5公里处来了个大掉头,朝着正从身后追来的二十多万台湾军队直接杀了过去。当时112师这一举动不但让台湾人吓了一跳,更让后方的罗开他们都吓了一跳!以一支2万多人的军队去挑战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恐怕只有疯子才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来。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当时112师的行动简直是在做最后一博了。但是,通过112师师长屠剑飞后来的回忆录,我们可以知道。当时112师并没有疯,而是看准了台湾军队的缺点:严重缺少装甲以及反庄稼的力量!由坦克以及空中打击组成的先头部队很快就撕破了台湾军队的正面防线,而跟进的装甲战车马上扩大了缺口,掩护着后面的车辆迅速的通过了台湾军队的火力线,杀到了台湾军队的后方。当已经突破的一部分坦克杀了个回马枪,把那些准备包围后面装甲部队的台湾军队杀了个落花流水之后,在112师前面的障碍就已经消失了。现在不用说是那些被打破了胆的台湾军队,就算是美国的军队面对着这么一支强悍的解放军时,都要退让三分吧!而这时,在112师完成了对台湾军队防线的突破之后,等待着他们的路有两条。一是继续在战区内活动,争取消灭更多的台湾军队,以及牵制住台湾军队的活动,但是却必须要蒙受更大的损失;二是北上,突破防御力量已经严重降低的北部防线,回到解放军控制的地区,进行全面休整。作为一支钢铁雄师,112师已经在台湾战场上打出了自己的名气,也更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现在很多人都在猜测这支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向。而在这些人之外,却有个人比谁都要焦急。作为前线总指挥,手里能够有这么一支强悍的军队,罗开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了维持住112师的战斗力,不让它被台湾军队歼灭,以波及到整个军队的士气。罗开调用了大量的空中力量,特别是空运力量,为112师提供必须的后勤保障。另外,还有大量的空中打击力量被用于对112师的支援中。虽然大部分都是二线战斗机,但是对整个战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特别是物资方面的调动更是巨大,直接影响到了其他方向上的力量投入。现在,在嘉义北面,台南南面的两道防线都已经接近完成了。即使112师这时撤出战场,台湾军队也无法马上组织起有效的进攻行动。所以,112师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成功的牵制住了台湾在该地区的军队。从总体战略上考虑,罗开是不希望这支部队再继续“胡闹”下去了,是撤出来的时候了。为此,他已经第三次下达了命令,要求屠剑飞马上带领部队撤出来,甚至直接用了强烈的口吻下达命令!看到表示着112师的红色箭头已经开始北上,罗开终于松了口气,至少这支部队已经乖乖听话了,不会再牵制别的方向的行动。但是他的心情却无法轻松下来,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让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5天多的时间中,解放军攻台部队的主力都集中到了对两道防线的修建上面来,而在其他的方向上基本上都采取了防守为主的方式。而这5天之中,台湾军队救援无望的情况下,也逐渐放弃了努力。但是,在东面,一个更加巨大的威胁却已经到来了。在112师开始行动的第二天,日本空军已经开始正式进行打通到台湾的空中航线的作战行动。而在第一天的空战之中,虽然中日两国空军只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空战,但是双方之间的火药味却是越来越浓。对于日本全面参与台湾战争的行动,中国政府在表示了最强烈的抗议,并且表示将在合适的时候发动合适的反击,以报复日本人的愚蠢举动之后,就再无下文,将要做的事情全都交给了军方。对于国家大的战略计划,罗开并没有多关心,因为那是军委与总参的事情,负责人也是周国辉上将,他关心的只是怎么将解放台湾的战争打好。而由于日本的参战,台湾战争的天平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换。首先变化的是那些台湾军队的士气。由于日本参战的缘故,要想让那些台独份子放下武器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