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架着出去了,但是白涛却留了下来,他不能走,他必须要留下来,这是白涛的直接想法,当然,他也明白,现在留下来的话,他是不会有生存希望的,美军有足够的打击能力,而旗舰肯定是打击的重点目标,即使是死亡,他也要勇敢的站在这里!
当天空中最后一架还在飞行的战斗机迎头撞上了一枚导弹的时候,舰队外围的防空巡洋舰也基本上都负伤或者是沉没了。没有一艘战舰擅自撤离自己的岗位,即使是正在下沉的战舰,也在用它们的火炮拦截着蜂拥而至的导弹!而且,大部分驱逐舰也担负起了防空任务,虽然这些战舰上装备的防空导弹并不多,本身的生存能力都不强,但是它们都在勇猛的战斗着,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即使是死亡到来的一刻,也没有停止战斗的步伐!
战列舰本身的生存能力就要强得多,一方面是排水量巨大,另外是战列舰本身就注重生存能力,特别是在面对重型导弹的时候,战列舰的生存能力甚至超过了航母,这主要是因为在设计的时候,战列舰就把生存能力放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同样的,战列舰的末段防御系统也是最强大的,战列舰本身强大的能源系统足以支撑起数套防御系统,而且充足的舰体也能够部署更多的防御系统。而在这场战斗中,战列舰是掩护航母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外围巡洋舰组织的防线崩溃之后,就轮到战列舰直面美军的导弹了!
其实,在二战之中,战列舰就已经正式了自身的价值,当时在没有导弹的情况下,战列舰上数量巨大的防空火炮使其成为了海上的防空堡垒,一般的轰炸机在面对如同刺猬般的战列舰的时候,都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而在二战后,随着导弹的崛起,战列舰的生存能力受到了削弱,即使是战后的美国,也养不起战列舰了,只能让这些海上的庞然大物退出海军。而在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中,老式战列舰最后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用“战斧”导弹,以及406毫米的巨炮演出了战列舰的绝唱!而这次,战列舰的任务不再是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而是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
21世纪,中国最先提出了新式战列舰的概念,而这时候,战列舰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战争中,战列舰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发挥其强大的打击能力,对地面与海上目标进行持续的打击!显然,这种概念的出现,在当时是不被认同的,因为很多国家都认为,战列舰的大威力火炮是无法取代导弹的!但是事实证明,中国的选择并没有错。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出现与成熟,战列舰迎来了第二春。
让战列舰从新焕发青春的两项主要技术是电磁炮以及制导炮弹。如果采用以往的化学能火炮的话,即使发挥到极限,战列舰主炮的射程也不可能超过300公里。而这对海上战斗来讲,300公里的距离无疑是在拼刺刀了。而电磁炮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炮弹的射程,即使是第一代轨道电磁炮,也能够轻松的将成吨重的炮弹发射到500公里之外。当然,这还必须要包含聚变反应堆技术,储能技术,材料技术这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制导系统的发展,使炮弹具备了导弹的精度,当然,这虽然变相的提高了炮弹的成本,但是比起价格高昂的导弹来讲,制导炮弹的成本仍然低了很多,甚至不到导弹的1/10!显然,这些技术的出现,让战列舰本身成为了海上一座廉价的,具备有强大的持续打击能力的作战平台。当然,这时候,战列舰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对登陆作战提供支持,而不是在舰队里担任防空的重任!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磁炮系统的体积缩小了很多,而且聚变反应堆的体积也缩小了很多,这其实已经让战列舰具备了多样性作战的能力。这时候,建造新式战列舰的国家都发现,将战列舰作为防空平台,本身拥有的优势就超过了巡洋舰。当然,战列舰本身高昂的建造成本也决定了其无法在海军舰队中完全取代巡洋舰的地位。但是,让战列舰作为舰队防空力量的支撑点,这并不是难事!
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中美两国的战列舰其实都已经成为了多用途战舰,不但具备有超越一切战舰的打击能力(战列舰每分钟投送的弹药其实并不比航母上的攻击机部队低多少,而且战列舰主炮的射程也一点都不短),而且还拥有最强大的防空作战能力,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能够作为舰队反潜作战的核心力量,指挥驱逐舰围剿敌人的潜艇!但是,在海上防御作战中,战列舰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巡洋舰身后,为航母再提供一道防空屏障,而这也将是航母得到的最后一层保护网了!
12艘战列舰此时全部围在了航母的南面与西北面,但是它们并没有能够坚持多久,朝它们奔来的导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无法全部拦截下来,而在战舰本身的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之下,还怎么去掩护它们身后的航母呢?
6艘战列舰当时就沉没了,其中有两艘还因为弹药库被引爆,被炸成了两截,迅速的从海面上消失了。另外6艘战列舰也遭到重创,虽然下沉的速度已经受到了控制,但是只要再遭到攻击,那它们也肯定完蛋了!
最悲惨的还是位于舰队核心处的11艘航母。航母本身其实只是海上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