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九篇 运筹帷幄 第十九章 全面反击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量,包括敌后游击队与武装群众在敌后战场上至少拔掉了30多个伪军与欧美军队的据点,消灭了12万伪军与5500多名欧美官兵。同时,在破坏敌人后勤补给线的战斗中,游击队成功的打击了欧美补给车队,发动了1200多场战斗,消灭了12000多名欧美官兵,截获与摧毁了至少120万吨的战争物资,另外迫使欧美将占领区内的驻军由10万扩充到了24万,而且还在继续增兵,因为这仍然无法有效的对付神出鬼没的游击队!而在城市游击战中,武装群众与游击队一共消灭了25万伪军与2万多欧美官兵。在整个敌后战场上,一个月的战斗中,游击队与武装群众让欧美前线军团得到的物资减少了55%,并且迫使3支原本用于正面战场上的欧美军队转而进行对游击队的扫荡行动,同时,给欧美军队造成了4万余名官兵伤亡的结果!这些战绩远远的超过了正面战场上的部队。可以说,其实战争的重点并没有在正面战场上,而是在敌后的那些小战斗中!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人民战争初露锋芒,就让敌人尝到了巨大的苦头。当然,抵抗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手段的,这是他们现在手中最有力的武器!而除了敌后的人民战场之外,现在卡提拉也必须要在正面战场上发动一次决定性的进攻,来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

    这次,卡提拉的战略反击是有着充分准备的!首先,敌后的抗战战场已经形成,而且还在继续壮大之中,正在不断的消耗着敌人的力量,而且也牵制住了大批的欧美军队,导致欧美前线阵地空虚。其次,巴基斯坦政府军在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之后,已经集聚起了足够的战略反击力量,现在巴基斯坦已经拥有12个坦克师,21个机械化步兵师,48个步兵师,超过120万的正规陆军,以及大概250万的预备役陆军;巴基斯坦空军也拥有850余架战斗机,500多架攻击机。出了空军的力量仍然比较薄弱之外,巴基斯坦已经具备了发动一次大战役的能力,而且这些部队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训练,在前面战斗胜利的情况下,士气也非常的高昂。最后,就是中国对巴态度的转变,让巴基斯坦能够更加放心的发动大规模的地面反击战了。中国的援助正在不断的进入巴基斯坦,而且中国与伊朗为巴基斯坦培训的飞行员,技术兵正在大批返回。而随着巴基斯坦军队在电子战能力方面的加强,以及与各部队之间的通信渠道的恢复,巴基斯坦已经具备了与欧美打一场高技术战争的能力!

    这就是现在巴基斯坦执行战略反击的本钱!卡提拉心里很清楚,如果不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而仅仅依靠敌后战场上的游击队与武装群众,那是无法彻底的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的!而且,游击队与武装群众都不是欧美正规军的对手,即使他们在打击伪军的战斗中表现得非常的出色,但是在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即使是训练有素的游击队也经常遭受惨重的伤亡,而这种伤亡是不值得的!至少,在卡提拉看来,这种伤亡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游击队也是巴基斯坦武装力量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要想办法为游击队减轻压力,好让游击队能够更多的对付伪军,而不是比他们更加强大的欧美正规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正面战场上牵制住欧美军团,让其无法将力量分散到后方的扫荡行动中去。而在欧美军团不发动进攻的情况下,就应该由巴基斯坦军队来发动进攻了!

    可以说,卡提拉的想法是很现实,而且很简单的,当然,这也很有用。此时,欧美已经开始向后方占领区内转移部队,并且制订出了一整套的扫荡行动方案,比如一营或者连一级单位为地面行动部队,然后配合强大的空中支援与低空突击部队,这样就能够保证对小股行动的游击队构成绝对性的优势,然后一举消灭那些被发现了的游击队!这也是卡提拉的机会,为了加强后方扫荡行动,欧美的正面防线已经出现了空虚的现象。其布置在正面战场上的军队只有4个师,不到10万人的兵力。虽然在欧美将领的眼中,这些部队已经足够他们守住防线了,但是,卡提拉不这么认为,即使欧美军队仍然握有战场的制空权,但是他们绝对无法凭借10万部队守住上千公里的防线。而且,现在卡提拉手中有着更多的装甲力量与机动突击力量,这是他打战略反击战最重要的砝码!

    12月3日,即木尔坦战役结束3天之后,用于反击作战的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已经开始隐蔽集结了。因为害怕遭到欧美空军的轰炸,所以集结行动一般是在夜间,并且通过分散前进的方式进行的,效率并不高。第一批反击力量,4个坦克师,7个机械化步兵师以及8个步兵师大概25万的部队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够集结完毕。而此时,后方的指挥部也在紧张的制订着反击计划!

    与以往有所区别的是,这次卡提拉提出了应该让巴基斯坦将领承担更大的责任与工作分量。所以,名义上虽然仍然是由以中国将领为主的中巴联合指挥部来指挥这场反击战,而实际上,巴基斯坦将领已经在指挥与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好事,至少,能够让巴基斯坦的将领也能够学习到怎么指挥一场现代化战争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