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家的日子正好是五四青年节,虽然学校没什么重大的活动,好像学生科有点动静,只是我们都已经回家并没有参与,所以也就不得而知了。
五一过后,天气也渐渐炎热起来,冬天厚重的被褥也换成了绵绵的薄被。趁着回家的时候,我把包裹着棉絮的上下两层包单拿回家,让我妈给我换成干净的。那时的被子不像现在这样用缝好的被套直接把棉絮装进去,而是上面用一层五颜六色的缎带布料,它上面绣着些景物,比如花鸟。而我的就是红色的地板下用金色的丝线绣上了龙凤嬉戏的图案,很有点像二三十年代的电视剧里大姑娘出嫁时,挑在箩筐里的那种被子的表面,富丽堂皇的耀眼。中间放上棉絮,下面则是一层纯棉的白布,穿针引线的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才能称之为被子。
因为从家里拿回来的干净布料要经过以上的加工程序,午饭过后,我就开始打道回府了。从家里出来,走了二十分钟的路程,就来到了车站上了车。这时的车厢还不算太拥挤,车上的人也多是些零散的乘客,像我这样大包小包学生装扮的人并不多。汽车的行驶速度也比晚上回来的时候要快些,平时二十分钟的路程,今天一刻钟就搞定了。
下了车,沿着一路陡峭递坎走下来,再经过河边摇摇晃晃的一米宽的木板桥,就来到停靠在河边的驳船上。今天运气还好,渡船正好过来,客下完以后,我拧着大包小包掸脚跨了进去,在渡船周围一圈的座位上找了个地方坐下,没一会,渡船就响起汽笛声开始起航了。
五月的时节已经涨水期,渡船行驶中,飞溅的浪花已经把我的衣服没湿,有些冰凉的服贴在细嫩的面颊上。刚才还清晰的那坡陡峭递坎,也慢慢消失在身后,直至最后成为远处的一个小黑点,人的思绪也在此时纷乱起来。
很多年以后,当我再次乘坐这渡船,再如今天这般凝望着飞溅的浪花和身后河岸边逐渐远去的那一切,心里不禁有些诧异:那时的我们,怎可以在这一米宽摇摇晃晃的木板桥上,健步如飞如履平地?我百思不得其解,只是在历经岁月风尘以后,似乎才找到了一个答案。
那时的我们根本就无从选择,因为回学校的路只此一条,纵使它再难走,我们也要学着适应,或许这也成为了我们这代人特殊的人生经历。李家沱的车站才两点多就开始拥挤起来,依旧如常的拧着大包小包在几个车之间来回辗转了几分钟,终于安定的坐在了开往学校的一辆车上。又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颠簸,学校“宏伟”的大门终于出现在我眼前了。
走进宿舍的大门,此时还有些静悄悄,毕竟时间还早,来的人并不多。拧着大包小包上了三楼,推开寝室的大门,只看见兰芳一个人在下铺的床边坐着,拿出一本庞中华钢笔字体,悠闲的书写着。见我进来,她抬头一笑。
“宋雅,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我边收拾着从家里带来的东西,边微笑着回了她。
“嗯,今天我要缝被子。如果回来晚了,今晚我不是就要把棉絮披在身上睡觉了吗?”
“哦,这样啊!”她小声应了声,又接着继续拿起手里的钢笔写了起来。
见她们都没回来,我把自己的棉絮暂时放在相邻的一张床上,摆开阵势准备大干一场了。
先把白色的棉布牵扯整齐,平铺在床上,然后把棉絮从相邻的床上抱过来,铺在它上面,最后把好看的锦缎布料放在棉絮上面。由于床太窄,我不得不把这三层东西统一对折,前后左右的度量了一阵,把最下面的白色棉布翻起,压在了锦缎上面,扭转了一下它,决定先把长度方向两边固定下来。
仔细的把锦缎和白布的位置固定下来,我就从蚊帐上面取下平时钉在上面的一根一寸多长的大针。站直身体走到窗边,拿出买来的棉线,对着针眼穿针。
或许因为我本就近视,一连穿了几次都没把棉线穿进去,心里不觉有些气馁。
“哎,兰芳,你······你来帮我穿穿针,可以吗?”我犹豫了一会,回头瞅了一眼兰芳。不管了,反正宿舍没人,我不找她找谁去?走到她面前,小心谨慎的开了口。
可能兰芳此时也写字写得有些烦闷了,听见我的声音,她立刻抬起头。
“嗯,可以,来!宋雅,把你手里的针线递给我!”
看来她是老手,从我手里接过针线,她一会就搞定了。“来!宋雅,拿去!”她抬起头对着我莞尔一笑。
“嗯,兰芳,谢谢你!”接过她手里递过来的针线,我满怀感激的看了她一眼,然后走回到自己的床边,躬着身子,按住固定好的锦缎和白布,戳下了第一针。没想到平日里看着母亲的手灵巧的飞针走线,可到了我亲自上阵,却觉得这戳下去的第一针,怎么这么沉重?戳下去以后,又要把针从下面穿上来,感觉比从上面戳下去更难。
使劲的终于把针穿了上来,又戳了下去,如此反反复复的来回了二三十个回合,终于把第一面缝好了。又抱着缝好的这一面转了个圈,把它相对应的那面顺应到自己的眼前。又厚起脸皮的向兰芳求救,她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