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内耗只会让双方都丧失展的最佳时机,那么结果只能是双输。甚至那些世家豪强会输得更惨。
因为李书实手上握有绝对的枪杆子。
所以与其为那些已经坐满了人的位子争个头破血流。还不如展望一下未来。
王凌、王昶、毌丘兴、杨俊、司马芝……他们的出现正是这些世家豪强心思通透的结果。
他们可以等,甚至等上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只要并州军能够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甚至不介意因此而配合并州进行的一些改革,让出一部分已经获得的利益。
为了。只是在未来可能获得的更大收益。
事实上并州军一直都做得不错。
现实河西三郡。接着是朔州。并州军不但展现出了锐意进取的势头,而且还给了司马芝一个张掖郡太守的位置。这也算是向转而支持自己的世家豪强们释放善意信号,顺便也是希望利用司马芝来吸引配下的世家豪强将目光投向通往西域的商路。
不过。哪怕是得到了河西三郡和朔州,但并州的世家豪强依然没有表现出太过强烈**,纵然有一些家族的旁系子弟填充到了官僚的队伍之中,但更多的还是选择进入到了李书实所兴办的官学之中,似乎对于在官学的学习生活还上了瘾。
当然,最后的结论显然不过是一句玩笑。
这些人依然在等待,纵然那些多出来的位置看上去很不错,可一来整个朔州除了西河东部之外都比较艰苦,远远不如中原地区,同时那里的环境也太过危险,哪怕有大军坐镇却也没有办法完全封锁边境,依然需要时时提防小股胡骑的骚扰。
除非有勇气或者有头脑的人,否则想要在那种地方活下来,没有一点运气还真不行。
所以这些世家依然坐得很稳,甚至可以说他们可以坐的更稳,因为并州军给了他们对未来足够多的信心。
不过当突如其来的关中之战结束以后,这些人终于坐不住了。
因为这里是关中啊,三辅加上一个弘农,不论是在西汉还是东汉那可都是司隶近畿之地,是帝王称霸的根本之地。哪怕这里刚刚饱受战争的创伤,但这里的魅力依旧无与伦比。
哪个家族不希望能够在这里扎根,哪个家族不希望自己的子弟拥有这里的出身。司隶之地在大汉的地位就好像现代社会里北京户口和上海户口的意义一样,代表着天生似乎就高人一等,起步难度似乎就比别人低了一截。
当年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张然明,立下大功后对于朝廷下的赏赐坚辞不授,却希望能够允许自己将家族从老家敦煌渊泉迁到了弘农。须知为了保证边塞的人口,汉朝原则上是不允许边塞百姓迁往内地,加入有人敢私自这么做,是一种犯罪的行为。
或许张奂本人对于边塞之地并无恶感,但为了家族考量,他还是选择了搬家。毕竟不论是学术氛围还是周边环境,司隶地区显然要好过边塞太多太多。
更不要说只有走出去,才能让家族不局限于一片小小的天地内,让家族因为这片小天地内的风景而你争我夺。
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见识到更为广阔的天地,才能让家族变得更大更强。就算以后逐渐分裂成了新的家族,但作为拥有同样一个姓氏和同样一个祖先的后裔,总会有着奇妙的缘分联系在一起,并将祖先的荣耀不断传承。
传承,荣耀的传承,想必不仅仅是世家豪强,就算是普通的人,乃至整个生物圈当中,都是难以抵挡的诱惑吧,这或许本就是铭刻在所有生物体内的本能。
河东与河内,因为经历的动荡不较少,所以相对而言显得有些拥挤,虽然说当地的世家同样有走出去的**,但之前多是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家族进行利益交换的方式进行运作,可远远不像现在这般能够有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
河南经过董卓的一把火原本是个好机会,但洛阳地底的那一次大探索却让很多人变得迟疑不前,哪怕李书实表示洛阳地区已经极为安全,却依然无法打消众人的疑虑。
相比之下,这些新获得的土地上不但有大量的世家豪强因为战乱而断了香火,而且作为并州军的支持者,背后拥有依靠的他们也更容易在当地扎下根来。
至于之后的经营问题,那就不需要并州军去管理,或者说如果出了问题,那就只能怨他们自己手段不行,倒是怪不到别人的头上。
当然,就算是真的要搬家也不会全族大行动,他们不可能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让家族成员全部离开他们的根本之地,他们只会有选择性的派出家族的成员前往三辅或者弘农任职,只要那些家族成员干得不错,就能在他们所任职的地方慢慢扎下根来。
事实上中国古代各姓氏的迁徙除了灾祸之外,这种分家的方式是最为常见的。
“老将军是学的前辈,做事情肯定比学这样的小辈想得周全,如今时局纷乱,正是需要老将军为学守关把脉查缺补漏啊,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但说无妨。”
听到李书实的表态,皇甫嵩脸上露出了少许得意的笑容看向了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