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失望不断侵蚀着公孙范的大脑,甚至让他的注意力都有些无法集中了,甚至让他没有注意到此时此刻他对面的袁绍军身上的气势已经发生了颠覆xìng的改变,似乎一种独特的气息在他们之中弥散开来,让他们成功抵御了那来自骑兵集团冲锋所带来的威慑。
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手中的兵器已经从利于近战格斗的短剑和正面防御的长枪变成了极具杀伤力的大规模杀伤xìng武器——强弓劲弩,尤其是那来自于大汉制式的强弩——包括在《史记.李将军列传》曾经提到过的李广以之杀匈奴裨将的大黄弩,一款不论在shè程上还是劲道上都属于单兵弩中上品的强悍兵器,以及劲道略次之的腰开弩和臂张弩。
可不要小看了这些恐怖的兵器,需知其中那被称作大黄弩的劲弩可是汉代单兵弩中的王者,号称只有弩弓拥有十石之力才能被冠以此号,能够使用这种劲弩作战的军人无不是军中最为身强力壮的一群人,而且作战的时候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这种劲弩的威力,更是将这种弩配备给久经沙场的英勇老兵。军中甚至传言:号令所指,箭雨之下必成一片空白。
大黄弩的shè程大约一里(汉制),或者说约三百步,折合成现代度量衡便是超过400米的距离,杀伤距离将近200米,而在五十米之内可以说拥有极强的穿透力,既可以与步弓配合进行覆盖式shè击,也可以使用特制的羽箭进行定点狙杀,可以说是非常可怕的制式兵器。
而这,也是尚羽对于己方军队拥有绝对自信的重要来源。
当然,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则在于他身边的那些袍泽们在西北数年之间的历练。
毕竟比起土地肥沃物产相对丰富,靠近大海气候也还算不错的冀州大地,西北那边就可以称得上是极度的恶劣了,尤其是过了陈仓之后,那干燥的气候让人非常的不适应,更别说西北的寒冬那凛冽如同刀子一般的暴风卷着铜钱大的雪花早在脸上身上就如同刀子加了倒刺。
哪怕是驻扎在军营之中也依然无法抵挡无孔不入的严寒,让原本并不喜欢杯中之物的少年郎也迷恋上了那种一股**从腹中升起的感觉,于是数年下来除了收获了满脸的沧桑和刚毅之外便是便是很多人脸上那能够让蚊虫崴脚的酒坑和红红的酒糟鼻头。
也许他们并不清楚冬季同样严苛的幽州东北部又会是怎样一幅情景,不过想来也不会比他们当初所经历过的更加糟糕了吧……
好吧,如果李书实知道这些冀州兵的想法一定会表示对方太没见识,要知道他可是曾经经历过数十万匹战马在同一个战场上奔驰的场景,同样也见识过纬度比大汉实际控制区最北端还要更靠北地区冬天的风景,更不要说他在上一辈子不是没有去过哈尔滨、大庆这些屹立于黑土地北端的城市,就算有热岛效应抵消那也是实打实的将近零下三十度呢。
不过却也不得不承认,严酷的环境的确可以磨练人的心志,所以穷山恶水出强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经历了严酷环境和强大敌人的历练,就算将他们放入比之前更严酷的环境他们也一定能够很快适应,更别说如今又有利器在手,冀州兵的确有骄傲自信的资本。
就好像曾经被打残过的白马义从只要重新组建起来就又是一支天下人都不能忽视的强悍部队一样,这样一支从西北回来的冀州军已经被烙上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军魂。
手中的强弓劲弩已经备好,只等着指挥者的发令。
这一刻,不但尚羽平静的注视着远方不断逼近的敌人,同样原本一直表现的非常焦躁的常凯也突然平静了下来,还有那些从西北归来的将士们——晏明、焦触、张南、马延、韩定、韩猛、何茂……
近了,更近了……
手心似乎微微渗出了一些湿乎乎的气息,被冰冷的寒风穿过,留下刺骨的感觉。但是尚羽知道自己的使命——不能让弓弩提前引发,要留到可以给予敌人最大杀伤的距离前下达命令,以保证可以让敌人受到最大的战损,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敌人没有掉头逃跑的机会。
毕竟如果骑兵真的一心想要逃跑,步兵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追上,甚至可能因为追击的阵型过于散乱而让敌人反过来再打一个反冲锋扭转战局。
就好像历史上的宋朝一样,因为战马稀缺,纵然曾经一度兵力强盛,却因为战场上以击溃战为主而非歼灭战,导致始终无法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造成敌人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般屡败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继续再战,最终将宋朝的国力逐渐拖垮。
敌人即将进入到最佳的shè程之内,尚羽觉得似乎时机已到,可以下达开火的命令。
可是,就在他的右臂刚刚准备举起的时候,异变,发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