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让家乡的父老少遭点罪,跟着咱的兄弟们家里能过个好年。”
“可是主公,如果我们在河间、渤海征收过甚,只怕会激起民变啊。毕竟这两片地区不过是新附之地,民心不定,若是再有敌军间隙造谣生事,只怕,只怕……”
“严叔纪大人所言不差,只是粮草的问题同样刻不容缓。毕竟现在我们手上的粮草就算没有战事也至多只能支持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前我们已经浪费的太多的时间,如果不能一战而定,接来下若是让袁本初稳住阵脚调整过来,只怕局面对我们会大大的不利啊。”
“不能请玄德公帮衬一二,另外让他猛攻安熹、真定一线为我军分担一下压力么?”
“若是短时间,以我和玄德之间的关系,拉下脸来倒也可以,只是今年幽州的年景普遍不佳,玄德的手上的粮草也不比我们宽裕多少,就算有心,对我们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公孙瓒、公孙范、严纲,以及田楷、单经、关靖、王门、邹丹这些被公孙瓒所信赖的手下便是决定公孙瓒军作战方略的主要团队。虽然还有如刘纬台、乐何当、李移子这样受到公孙瓒信任的宠臣,但这几个人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公孙瓒势力的内政外交上,在军事上他们尚且还无法得到公孙瓒的信任。
看看围绕在公孙瓒身边的这些人的名字,再看一看袁绍身边,让人目不忍视啊。
当然,公孙瓒是感受不到这种差距的,因为这些人尤其是他自己出色的军事素养在往曰的对外战争中已经足够应付大多数情况,即使有管子城那样的失败却也顶多让公孙瓒以后面对某些情况会更加小心,毕竟俗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
而刚才,正在为接下来的行事方略争论的便是公孙瓒以及他现在最为信任的亲族大将公孙范以及在突袭冀州战斗中立下大功并表现出色的冀州本土势力的代表严纲严叔纪。其他几位公孙瓒所信任的部下则因为对冀州的情况不算太熟悉,故此暂时没有找到好的言机会。
几个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了对待河间和渤海这两处新占领区的态度上。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论,则要牵扯到公孙瓒选择的出兵时机上。
如果从战术上来讲,这一次公孙瓒的出兵时机可以说把握的恰到好处,整个作战过程也可谓是天衣无缝,用一句烂俗的话来说便是公孙瓒打了一场“经典教科书”般的古代闪击战,从过程到结果都无愧于公孙瓒“汉末名将”的称号。
只不过这次战斗在战略上的隐患却是巨大的。
前面曾经说过,公孙瓒所辖的右北平和辽西两地今年夏秋两季大旱,粮食虽不能说颗粒无收,但是大规模减产是可以预见的。
虽然依靠往年的存粮和花高价从刘虞甚至是并州的商队手中获得了一部分陈粮,但是随着军事行动的进行,尤其是为了加快进攻速度而加强了攻击强度,对粮草的补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耗的速度也有些超过了公孙瓒出兵前的预算。
最重要的是,因为公孙瓒此次出兵是想要将所得之地最终变成自己的地盘,所以一路下来不论是在快速进攻还是内部肃清时基本上保持了比较高的军纪要求,除了在南皮城为了让损失颇大的部队能够发泄一番进行了有限制的屠城,其余地区虽不能说表现的如同八路军一样秋毫无犯,但却也绝对没有对占领区采取破坏姓的扫荡。
但偏偏在袁绍的宣传攻势下,南皮一屠被极度的夸大渲染,诸如“杀人盈野,哀嚎遍地,南皮城外清河水被染成了鲜红色,河水被尸体所截断”之类的言论在河间、渤海两地甚嚣尘上,不但让公孙瓒不胜其烦,更重要的是让那些原本就对入侵者忐忑不安的百姓变得更加胆小,让那些原本就对公孙瓒的到来保持着冷淡中立态度的世家豪强变成了冷淡不合作。
以致于如今已经到了秋收的时候,公孙瓒的老巢右北平和辽西收成很差,若是想要让百姓能够熬过寒冷的冬天就必须要减免他们的税负。而新占领的两郡虽然看上去一片算得上丰收的景象,可是公孙瓒却没有办法增加收取的税负,甚至该地区还流行起了要求公孙瓒减免税负的言论,作为公孙瓒入侵造成的破坏的赔偿。
是的,公孙瓒作为统治这一地区的统治者和暴力机器的掌握者固然可以不在乎这些所谓的“民意”,就算是真的采取暴力强征那些豪强真正敢于反抗的也不会太多,但是这也意味着他在此地的统治地位被削弱,如果在随后的战斗中输给袁绍,那么他所要面对的局面将极有可能变为“前有地方豪强私军挡路,后有袁绍追兵紧追不舍”的可怕局面。
而且,据这段时间两郡里传出的种种声音,也让公孙瓒体会到了当初董卓和李书实在那些世家面前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力感。
或许,这才是最让公孙瓒感到泄气的地方吧。
争论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却依然没有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来,这固然有严纲作为冀州本土势力不愿意公孙瓒对盘错节的冀州世家豪强下死手故此对公孙瓒的强硬手段极力阻挠,但归到底还是因为公孙瓒内心的犹豫让这个一贯雷厉风行的将军此时却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