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人物的英杰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6.战场的搅局者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中呼声最高的便是从大汉立国开始便经常成为冀州治所的安平郡信都县。

    与其他的候选比起来,信都距离洛阳的距离最为遥远,同时也是黄巾之乱中被摧毁的较为彻底的区域,以致于黄巾之乱结束后的冀州刺史们只能将治所搬迁到基本上没有受到多少波及的魏郡,但是信都依然有着其他几个选择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这里是冀州的中心,不论是前往西北的中山国还是东北的渤海郡亦或是西南的魏郡的路程基本上相差不多,可以说无论是哪个方向出了问题都能够较为迅速的予以支援。

    其次,这里不但有着肥沃的土壤,而且北部的漳水、南部的洚水再加上更南一些的清河与更北一些的滹沱河构建起了一条延伸至冀州各处的密布的水网,而作为中心地区的信都则可以利用水运发展起强大的交通网络,所以哪怕信都已经被兵祸所摧毁但是恢复起来也很容易。

    最后便是利于防御,毕竟想要跨过边境地区攻打信都而不被得知显然并不容易,除非像是张角当初那般直接从冀州的腹地起兵,否则信都在安全上是有着相当的保障。甚至就连当初信都的失守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在于当时守军的懈怠让黄巾军有了可趁之机。

    而呼声第二高的,便是如今这座让袁绍感到郁闷的邺城——这座依托漳水建成的城池不但拥有着天然的护城河,而且也同样可以借助水运的优势保证来自冀州平原所出产的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往这里。周围的群山也能够阻隔来自西方的窥视。

    最重要的是,邺城距离洛阳-陈留这一大汉帝国统治的核心区域非常近,甚至未来以之作为长江以北地区的统治核心都完全可以,是天下的要冲与枢纽。

    当然,邺城也有着让袁绍头疼不已的劣势,那就是与另一个位面历史上的邺城相比,因为河内郡并非掌握在王匡的手中而是落到了李书实的手里,同时上党虽然依然属于张扬却还是在李书实的掌控之下让邺城的位置变得颇为尴尬起来——不但河内与邺城南部地区距离非常近而且还没有多少险要之地可以阻挡敌人的进攻,若是再加上来自西方的搔扰足以牵扯袁绍大量的力和兵力,这显然对于袁绍东进的战略目标产生极大的影响。

    至于其他的如邯郸、甘陵等地,虽然各有各的优势,但是与上两者比起来终究还是差了一筹。

    不过,从现在看来,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下,信都似乎已经成了唯一合适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需要直面来自公孙瓒和刘备联军的兵锋所指,但比起李书实所给予袁绍的压力,在袁绍心中对付公孙瓒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心理优势的,尤其是他手上可打的牌还有很多的情况下。

    所以,除了常规的派遣自己最为倚重的颜良、文丑和高览三员大将率领兵阻截公孙瓒的部队,袁绍很快便开始了自己的反击。

    顺便一提,袁绍派去阻拦刘备军的主帅是自己的嫡长子袁谭,副将则是“河北四庭柱”中的另外一人蒋奇。同时为了防止僵而不死的韩馥借机给自己来上一口,袁绍依然在魏郡留下了一定的兵马,交给曾经与自己在西园有着同僚之谊的淳于琼。

    虽然这样做不可避免的分散了袁绍自己手中的兵力,但也可以看出在袁绍眼中敌人的威胁程度的不同——毕竟比起攻击姓极强的公孙瓒,刘备在袁绍的印象之中是可以通过谈判甚至某种交换利益的方式安抚下来的人物,更别说两个人的私交也还算不错。至于南边的韩馥,在袁绍的眼中已经算得上胆气已丧,除非淳于琼太不小心,否则完全可以不用理会。

    正如很多袁绍军成员所猜测的那样,虽然公孙瓒凭借着疾风一般的进攻速度以及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打了渤海一个措手不及,甚至就连渤海的治所南皮以及靠近南部边境的修城也都被一一攻取,但是这样辉煌的成绩却并不能掩盖其中的隐患——比如被绕过去的浮阳城以及东南边没有被公孙军光顾过的重合、阳信、高城等地都驻扎着一定数量的部队,再加上渤海郡大小家族对于袁绍的支持也是最早最深最坚定的,哪怕力量已经被大幅抽调,可是却也依然能够给分兵攻取的公孙军带来不少的麻烦。

    公孙瓒虽然脾气比较暴躁,面对异族的时候下手也不缺乏残忍,但是当他面对渤海郡内那些反对他的世族时这一套却并不是完全好用。就好像李书实哪怕与那些世家豪强的关系再怎么差也很难真的将那些家族的势力彻底除一样,除非你将一郡的百姓全都杀光,否则就凭那些植于此地至少百年的家族那庞大的亲缘网你除了收获巨量的仇恨得不到任何东西。

    异族的土地公孙瓒基本上没有多少占领的兴趣,自然可以实施残忍的政策,而那些内附的异族就算是杀光土地也可以转交给汉人地主来打理。可是如果将大汉一郡的人口都杀光,先不说在道德上会受到怎样的责难,单说变成一片死地的地区应该如何治理呢?得不到利益反而要搭进去无数资源的战争别说是区区公孙瓒了,换了谁也是无法承受的,就算是好大喜功到了无以复加程度的汉武帝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下达“罪己诏”承认自己的失误。

    所以对这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