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矛盾的生物。
如果亚利大帝不是索尔丹帝国的皇帝,而是一名平民百姓,他就是那种浑浑噩噩过日子,被权贵欺负了忍气吞声的普通人。
成为一国之帝后,他也想将国家治理好,成为一代明君英主,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然而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在吃过几次亏,被佞臣蒙骗后,亚利大帝才意识道,自己并不是那块料。
皇帝身边,聚集着一国最高智商者,彼此钩心斗角,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忠奸难辨,又岂是那么容易相与的。亚利大帝索性放手不管,反而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偶尔打理朝政,也是随意大杀特杀,让群臣琢磨不透,诚惶诚恐。
索尔丹帝国的腐朽,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房价涨了三千多年,即使倾尽一国财富,也难以买到一块容身之所;女人全部成了权贵的情妇,血脉集中的结果,国民都是贵族的私生子,全部成了近亲,各种畸形、遗传病,随处可见,一代不如一代,体质越来越孱弱;洞穴人帝国入侵,掠走大量人口财富,更是雪上加霜。
不过,亚利大帝依旧是皇帝,这就足够了。
在送走信使恩普后,娘娘又几次派人施压,对于这个女人,亚利大帝早就受够了,但实在是无可奈何,不得不恋恋不舍的出了碧水城,向甜水高地的方向进发,不过行军的速度,可用龟速来形容。
临近的凯尔特帝国,“末日拯救”叛军的势力越来越大,逼迫日暮西山的伏尔加大帝,交出Cāo控铁血神池的秘密,形式岌岌可危,亚利大帝听闻后,经常仰天长叹,有一种唇亡齿寒的感觉。
没有多久,又有两支叛军在凯尔特帝国兴起,旗号分别是“末日救赎”和“末日审判”,两个十足的山寨版本,但这两支叛军兴起的速度非常之快,对于前来投靠的平民,待遇明显好于“末日拯救”,短时间内汇聚了大量的人气,几乎可与“末日拯救”抗衡。
三股叛军矛盾重重,彼此牵制,伏尔加大帝得以喘息片刻。
离着甜水高地不足千里,恩普携带着林德的信件,终于回来了。
亚利大帝极力掩盖内心的欣喜,激动万分的打开信封,然而当他读过信件后,暴跳如雷,怒不可歇,立刻下令将恩普拉出去五马分尸。
第三只手对人性,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亚利大帝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力不行,但在潜意识内,他还是自命不凡的,自尊心作怪下,如果被逼急了,也有鱼死网破的魄力。
伟人与凡人的区别,在于伟人能忍凡人所不能忍,如果有人和你说,某个伟人一生大丈夫,从未低过头,那只能说,历史是骗人的,尤其是名人传记。
一怒而不顾其他的,只能是匹夫。
亚利大帝并不是一个伟人,当他看到林德来信内,对他极尽侮辱之词,措辞严酷,恶语相向,指责他是万古难逢的昏君,智商低下的败类,百姓苦难的罪魁祸首,亚利大帝不能忍受了。
所谓骂人不揭短,第三只手亲自撰写的信件,真正触动了亚利大帝的痛处,一声令下,二十万大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开进,几乎是星夜赶路,日夜兼程。
最先受不了的,是后宫的嫔妃娘娘们,经管有轿子和马车乘坐,但这些娇滴滴的美人们,哪里受得了一路颠簸的苦楚,纷纷向亚利大帝诉苦,亚利大帝眉头都没皱,将后宫留在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内。
接下来忍耐不下去的,是三万御林军,这些贵族出身的子弟,混入御林军中,不过是为了锦绣前程,如今正儿八经要打仗了,面对的还是葬送了伏尔加大帝近四十万大军的位面入侵者,心中早就忐忑不安,每天都有逃兵出现,还没等到达甜水高地,御林军的数量,已经不足五千了。
然后是押运五百怨灵傀儡的普通士兵和民夫,欺上瞒下,克扣军饷,在索尔丹帝国一向是习以为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如猪食一般难以下咽,还吃不饱,更要星夜赶路,每天都有大量累死饿死者,尸体被随意扔到路旁,引来大群秃鹫在队伍的后方盘旋,当接近甜水高地后,大量的士兵民夫,纷纷当了叛徒,投降了位面入侵者。
什么忠君爱国,什么尊严伦理,也得先吃饱饭,活下去再说。
当到达甜水河边后,亚利大帝吃惊的发现,二十多万大军,已经不足一万人,剩下的多是随行的官员,面对着并不宽阔的甜水河,竟然没有足够人手搭建浮桥。
亚利大帝急得团团转,大骂民夫不知好歹,大骂士兵背叛祖国,在大帝的身边,中饱私囊的大臣们,也跟着附和着,大谈百姓是庸民,不知礼仪教化;士兵是混混,拿着粮饷不知为国尽忠。
“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民夫士兵为了蝇头小利,竟然投降敌人,令人痛心呀。等我胜利后班师回朝,一定要整顿教化,大杀一批。”亚利大帝咬牙切齿道,从没有下这么大的决心。
“大帝!”一名满面红光,浑身肥肉的大臣,面带悲天悯人之色:“百姓狡诈,心怀叵测,不辨善恶,不值得施行仁政,必须用严酷的刑罚来约束他们,这才是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