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去梨园听戏
伍志又带杜子健外出应酬。这一次是请莫公子父亲的秘书张怀仁,他喜欢戏剧,特别喜欢京剧。伍志带杜子健去剧院听戏,这对于杜子健来说,还是头一次进剧院听戏。他们去的剧院是梨园剧场,这是一家由北京前门饭店和北京京剧院联合开办的艺术厅,由北京京剧院艺术家表演,演出的剧目也都是精心挑选的京剧名段。工作之余,坐在中国传统的八仙桌旁,品尝中国小吃和名茶,据说那会是一种美妙绝纶的享受。来听京剧的人演出前可以到化妆室看一看演员们的脸谱化妆,还可以到展卖厅浏览中国京剧简史、著名京剧艺术家剧照,选购具有京剧特色的戏装、脸谱、乐器、字画、音像制品等等,总之,在梨园剧场请人听戏很高雅,也很时尚,让人联想到那个早已逝去年代里的那些达官贵人,名媛以及仰慕她们,或者她们仰慕的各类名流。那是一个一脉相承与渊源流传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给人一种高雅悠闲的感受,令人记忆起那些遥远过去的贵族气息;加上不菲的费用,让今天一些新贵们当做是一种身份的符号。
当然这些全是伍志在车上告诉杜子健的,这让杜子健又有了很大的压力感。他越来越感觉在伍志面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烙上了显著的“乡下人”烙印,显得局促,浅薄,俗气。这种感觉让他变得特别不自在,也害怕怕自己不懂得规则规矩,应酬起来不得当,一旦出洋相,那会是怎样一种让人尴尬,丢人现眼的情形?而他,作为一名出生官宦之家,在吴江那个地方尽管还算不上名人,却即便是在父亲去世后,尽管受到过一些磨折,但绝对不会有谁看不起。当然,他不可能把这种感觉告诉伍志。尽管他和伍志的关系已不像初期那么紧张,但是他一开始就本能感到自己和伍志并不是一类人,很难融合到一起,他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对这个有些神秘的人,有着心理上天然的抵触。他总感觉伍志波澜不惊的表情下,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具体是什么,他摸不着边,也无法摸得着边。只是这个人就像是一道门禁栏杆横亘在他和吴江与北京之间,他不得不想法去逾越。
梨园剧场到了。伍志带着杜子健站在大门口等张怀仁,大约十分钟光景,伍志迎着一辆奥迪A6走了过去,杜子健也赶紧跟在他身后走了过去,从车上下来三个人,伍志率先握住张怀仁的手说:“张兄辛苦了。”接着他把杜子健让到张怀仁面前介绍说:“杜子健,吴江刚刚派过来的杜总。”
杜子健赶紧叫了一声:“张主任好。”张怀仁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接着伍志就把另两位介绍给了杜子健,一家投资集团的胡总,人长得圆皮球似的,那个脾酒肚如六个月的孕妇一般。另一位是水利方面的专家刘教授,带着眼镜,确实是一副学者的样子。
彼此见过面后,伍志就张罗着往剧院里走。杜子健走在最后面,他一直盯着张怀仁的背影看,张怀仁秘书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不过看起来还显得年轻一些,一米七、八的样子,很典型的北方男人形态。据说他老家在内蒙呼伦贝尔草原,后来随着父母定居在北京,从小在北京生活,算是很地道的北京人。他的衣着透着洒脱,不像孟明浩秘书那么中规中矩,也不像伍志那样有些江湖气,更不是胡总身上有的那种商人过于精明的粗俗。从第一眼开始,杜子健就感觉这个人的压力,也看出对方并没有过多注意自己,尽管看上去彬彬有礼,却让人感觉到无形的距离感。当然,杜子健的性格也使得他没有去企图接近对方。伍志在带自己来前,告诉过自己这次见面会有几个人物出现,可能会是一个机会,为吴江带去一个很大的项目,一大笔投资。而这位张主任是其中关键的角色,他的态度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还告诉他,在之前他就留心到了这个项目,但吴得喜的意外死亡,使得事情被暂时搁置了起来,而现在他作为新上任的吴江驻京主管上任了,同时也听说目前这个项目在其它地方的考察不是很顺利,所以今天算是见个面,争取能把这个项目引向吴江。
伍志定的是前排,一行人围着八仙桌坐着,剧场的京剧还没开始,伍志叫了几份小吃,杜子健忙着给他们倒水,每个人都很享受地任他忙前忙后。他们说着各自的见闻,还约着周末去打高尔夫球。直到京剧开演,张怀仁马上转入听戏之中,胡总和刘教授也跟着转入听戏之中,看来他们几个还是真正的戏迷。
杜子健不懂京剧,不过他也不排斥戏剧。偶尔在家也会听听,只是他几乎算是戏盲,经常分不清楚京剧、越剧、楚剧之间的差别,仅仅是有时会被戏曲的一些唱段的优雅,唱腔的唯美和那种细腻到极致的音画的美所撼动,但第一次来到这样的环境里,他才清晰感受到自己的浅陋,这样的感受让他不由自主产生出自我粗鄙的沮丧,有种敬畏油然生发。看着一行人那么入神听的时候,他也装着很认真去听。
中途,伍志把杜子健叫到外面,安排晚上吃饭的事情。他要去接几个人,让杜子健先去酒店看看预订的包间。交待完后,伍志就走了,一切在杜子健知道之前,都早已安排妥当,杜子健对此不知道是该感谢伍志,还是认为伍志这个人过份,有点越俎代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