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孩子需要你。”武涛对女子说。难怪易秋军迷恋“奶娘”,望着年轻的女子半掩着饱满的ru房,爱心荡漾的为孩子喂奶,忍不住要看,要想,想去享受孩子同等待遇。
女子脸上又返回了会心的微笑。
“我是老师,我接触的留守儿童多,问题在他们身上最多。”武涛还在做女子的工作。
“我知道,但没办法,我也要挣钱养家糊口。”女子说。婴儿换了一个吸允起来。另一只圆饱饱的,很是诱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个社会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武涛听专家说过这方面的话题。所以,在女子面前,说更多的话,可能无济于事。她有她的实际困难。
女子准备了一只圆珠笔,武涛不想让女子失望,帮女子改动改动了应聘书。应聘书只是心理作用,不是关键,但很多场合,又需要这样一个见面礼。
南下打工潮的热起,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农村教育也面临新的课题。
离开女子家的时候,女子抱着婴儿送出了家门。
又一个农村美丽女子即将走进城市。城市,你会好好呵护她们的理想吗?
“你和周琼很熟吗?”武涛问了一句。
女子点点头,“我们一块长大的,只是我很早就出嫁了,很早就做妈妈了。她还是黄花闺女。”
“她也想到城市里去打工吗?”武涛问。
“她也想和我一起去城市。”女子说。
武涛莫名惆怅。
回到学校的时候,易秋军还没有睡,他很勤奋,看书一般看到深夜。
周琼的事在武涛心里暂时放下了。人各有志,不要去勉强。
县教研中心来了通知,竞选校长的事要马上进行了。武涛收到了市教育学院的来信。信封是筒状牛皮纸信封。打开一看,是学院的院刊。
武涛和易秋军写的《自学引导法》赫然刊登在上面。作者署名,易秋军摆在第一位。这是武涛的安排。
武涛暂时没有告诉易秋军,等竞聘那天,给大家一个惊喜。
学校请了一个退休教师来代课了。
武涛心里冷冷的,没事的时候,就和美姐去说说话。到菜园看看杨工劳作。
菜园后面的小山坡,刀郎中已经在开始工作了,连武涛也不知道。
那片荒地上,有人用篾条作篱笆,圈起来。武涛问了,他们说是刀郎中安排他们做的。
过不了几天,工作停下了,村里有人阻止,说那是村上的集体用地,没有他们同意,不准搞种植,要出租金。怪事了,荒着的时候没人管,利用了,有人管了。
武涛为了这事问过肖胜,那片荒地是学校的,村上怎么来管了?肖胜说,“不用的时候,是学校的,作用的时候,就是村上的了。”武涛似懂非懂,肖胜说,“这是社会经验。”
有时,武涛担心,易秋军当上了校长,能当好吗?因为他也没“社会经验”。
刀郎中的一片热忱,就搁浅了。武涛也无计可施。武涛想去找李资材,但想到李资材这段时间在韬光养晦,等待乡人大会的召开,打消了念头。
“怎么办?”武涛正准备去上课,碰到了大汗淋漓的刀郎中。武涛急于要去上课了,对刀郎中说了一句,“事情总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刀郎中满意的走了。
武涛很想着美妇腊梅,但一想到刀郎中,去腊梅那里的积极性就降低了。武涛从内心上,希望他们有好的结果。
一天晚上,武涛正在挑灯备课,批改作业。那个女子找来了。
找周琼的那晚看到的那个女子。
武涛看到她,问的第一句话说,“周琼回来了吗?怎么样了?”
在女子面前提另外的女子,总有丝丝醋意。
“你怎么不问我怎么样了?”女子笑着说。
“看你脸色红润,生活应该有滋有味。”武涛说。灯光下的女子确实靓丽。
“周琼还没有回来,但她的父母回来了,周琼还在住院。”女子说。
武涛有点酸楚。
“我听你的了。”女子说。
“听我什么?”武涛不解。
“不出去了,在家好好带好小孩呀。”女子说。
武涛感到宽慰,嘴里甜甜的。
“但我要生活,要挣钱。”女子说。
“你是不是找到了两不误的办法?”武涛问。
“说对了,我就在家乡谋点事做。白天出去做事,晚上可以回来照料孩子。”女子说。
武涛觉得眼前的女子是天底下最美丽的女子。
“别用那样色色的眼光望着我。”女子指责武涛。
“我的眼光怎么啦,很正常。”武涛辩解。
“看你那晚看我喂奶的眼光,你肯定不是正人君子。”女子嗔嗔的说。
“我从来没说我是正人君子。你今天晚上来,是来追究责任的吗?你在喂奶,我不该看了一眼。”武涛晃晃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