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性爱录像带风波:感官180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子粥和玉米面窝头,雪里蕻炒豆腐,小白菜、生菜沾大酱招待来客。柯雷、肖芳吃得很香。虽然在家里也常吃粗粮,但远没这些新粮做的好吃。

    吃过饭,马上就在青年点的房舍里开会。房舍分东西两厢,东厢女青年住,西厢男青年住。正间屋除了门旁左右各有一个灶台烧东西两间的火炕和做饭用外,靠北那侧间壁出了一个小图书室,简易的书架上,摆着几百本省图书馆定期轮换提供的和二十八中学生捐来的书籍。小图书室给这个农家房舍里平添了温欣的文化味儿,令人亲切。

    会议是在西厢房里召开的。立业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主持会议。参加会的不光是省图书馆的,还有知青点里知青们家长的代表,几十人坐了满满一屋子。青年点团支部书记兼立业大队团总支书记李玉淑,作了他们二十八名男女知青两年来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实践的汇报。

    两年前,二十八个知青来到立业时,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队里分给的一块地质不好的地。现在住的这房舍,当初是已经破败的大队的豆腐坊,屋漏墙塌,缺门少窗。知青们接过来后,自己动手重新修缮,垒砌了土炕和锅灶,打起了院墙,在院里栽下扎根树。从此,在这安下了家。二十八中学支援了一只篮球架,学生们捐钱给他们买了三台凯歌牌的半导体收音机和篮球、排球、乒乓球拍,在大队的帮助下,他们做了乒乓球桌。

    他们还是不满二十岁的大孩子,庄稼活儿一点儿不会,在队里派的老农指导下,一样一样地学,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手磨出了茧子,腰背累得酸痛。不会做饭,睡的又是从来没睡过的火炕,所以吃不好睡不好,大家都瘦了,病倒了好几个。但他们咬牙挺着,把累和委屈的泪水,流在夜里想家时的被窝里,把寂寞挥洒到开展的体育、文艺和学习中。离开父母他们都变了,变得坚强和有耐力,每个人坚持天天写日记、练钢楷就是一个证明。而地里第一个秋天的收成,更让村里的农民对这些大毛孩子另眼相看。

    李玉淑的汇报博得了在场来宾的热烈掌声,知青家长们唏嘘不已,有的还为自己子女的甘苦和坚韧流下了眼泪。

    立业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书记、省图书馆李副主任,两个知青家长代表先后讲话。二十八中学红代会主席宣读了全校师生的慰问信,赠送了师生们捐钱买的慰问品。会议开到这里情绪高涨起来,知青们争先恐后站起发言,表示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支持、期望和鼓励,一定辛勤耕耘,把根扎得更深,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做出更大的成绩。

    晚上,召开了小型联欢会,柯雷和肖芳表演了故事《怒火》和《海的女儿》,知青点的一个男知青表演了他参加省知青会演节目,快板书《让座》、《雪夜心红》。

    当晚,柯雷他们住在了青年点里,男的和男知青挤在一个土炕上,女的和女知青挤在一起。

    第二天早上三点钟,知青们就起床下地夏锄了,一直干到上午十点钟才回来吃饭。饭后,李副主任和李玉淑主持知青们召开了一个读书座谈会。往常知青们吃完了饭就又下地了,一直干到晚上八点钟才收工,每天都是这样。收工回来还不马上休息,开会或学习到夜里十点钟,然后才躺下歇息。这样艰苦,知青们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有说有笑有唱有闹,青年点里荡漾着歌声、笑声、笛声和琴声,篮球、乒乓球打得热热闹闹,一派生气勃勃,与那些寂静的庄稼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常引得庄稼院的孩子站在院墙外驻足呆看。

    对于知青们的这种精神面貌,柯雷很羡慕。他们远离父母远离了大城市,条件艰苦,风吹雨淋日晒,但他们活的阳光灿烂。而自己生活工作在那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厂房里,从肉体到精神都好像带了紧箍咒。

    男女知青的集体生活,知青间的友爱亲密,他们之间随意的说笑、打闹、眉来眼去,充盈着青春的灿烂和美好。这一点更让柯雷眼热,和自己车间里男女青工间诸多禁忌的关系比,我们简直就是一些和尚和尼姑。

    想到这儿,柯雷有点后悔没有下乡。

    图书座谈会开得很热烈。

    开过座谈会,知青们就又下地去了。应李副主任的请求,李玉淑收集了知青的日记本,柯雷他们几个人留在青年点里阅读知青日记。

    柯雷从没读过写这么好的日记。不只是写的工整,字里行间显露的思想境界,无私无畏的心地,奔放直爽的性格,昂扬的干劲和热情,对知识的渴求和钻研,看得柯雷激动不已。相比之下觉得自己的眼光短浅,心xiōng狭窄,碌碌无为,渺小了许多。

    傍晚,吃完了饭,柯雷和肖芳相约去村头散步,交流起阅读日记的想法,俩人有同样的感受。都觉着自己生活的狭小和乏味。

    晚霞在西边天上燃烧,映红了半边天,也把红色撒向大地。站在村头看一望无垠的田野,已半尺高的庄稼抹上了红色的霞光,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回首俯瞰村落,土墙茅草盖的农舍东西排列有序,房上在微风中摇曳着袅袅炊烟,房下庄稼院里鸡鸣狗吠,让人想起陶渊明的诗句:

    “暧暧暖人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