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悠哉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6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和宫从凌晨甚至除夕夜起就开始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人来烧头香。

    大年初一到雍和宫烧香是不少皇城根儿下人的习惯,每年这个时候雍和宫香客众多。为维持秩序,这附近的路警方施行交通管制,原本直行只需要几百米的路绕行需要30分钟。

    头香,亦称头炉香,即凌晨在神佛像前,为表虔诚而焚烧的第一支香。这是华夏的一种民间习俗,源远流长,直到今天还普遍存在。

    台湾地区,烧头香也是重要的民间习俗,不少人相信在大年初一第一个将香插在庙里的香炉,可为自己带来一整年的好运。台湾相关政界人士选举时也前往佛寺抢烧头香,以期给自己带来吉利。

    烧头香从形成到现在依旧传承不衰,在华夏已成为一个特定习俗,并在一些节日尤其是春节十分流行,与人们求神灵保佑的宗教心理也有很大关系。

    姥姥笑道,“现在不说灵山寺人山人海,也是人头攒动,现在信佛的人可真多。”

    “噗……呵呵……”方默南很不厚到地笑了起来。

    “大妹子你着相了。”林奶奶笑着说道,“如果单从烧香的人数或者热闹程度来看,大妹子说的不错。可是,佛告诉我们,不能“着相”。所谓着相,就是被表面现象迷惑,而看不到事情的本来面目。”

    姥姥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老姐姐,我还真着相了,烧香的人很多,很热闹,是不是真的表示信佛的人很多呢?或者,是不是表示这些烧香的人就真信佛呢?

    呵呵……先不说别人,先看南南你们说是烧头香,我看是看热闹更多。

    至于去烧头香的,答案都很简单干脆:求健康,求平安,求家庭幸福!祈福!”

    薇拉好奇地问道,“莫婶为什么你们就认为烧香就能得到平安健康幸福?或者反过来,烧了香,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平安健康幸福?”

    “呃……”姥姥回答不上来了。

    像姥姥这样回答不上来的,可是有许许多多的,相信方默南不算瞎想。很多人都是这样,看到大家都烧香叩头,就都争先恐后地一窝蜂去烧香叩头。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到底有没有效果,好像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林老爷子不紧不慢地说道,“在佛家看来,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和目的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同时烧香在烧香人看来,可以以此与神灵心灵相通,将自己的心愿传达给佛祖,使自己心想事成。因此,在佛家又有‘香为佛使’之说:香能通达人之信心于佛,犹如佛之使者,故称为佛使。”他摇摇头遗憾地说道,“不过现在的人急功近利了些,都只为求财了。”

    方默南慢悠悠地说道,“因为世人迷失了方向啊!世人觉得花钱了对方就得办事,就好像给回扣一样。到了寺庙还是这么一套,给了佛祖香,佛祖就得办事,保平安。否则就是‘不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靠烧香走捷径是不可能的,只有洒了自己的汗水才能得到芬芳的果实。呵呵……”

    林奶奶无奈地摇摇头道,“这应该就是国人的宗教心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方默南意味深长地说道,“许多学者对此都有所研究。梁漱溟先生《华夏文化要义》中说:‘国人宗教意味淡薄,且文化缺乏宗教。’季羡林先生也曾说:‘汉族不能算宗教性很强的民族。’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不管是佛教菩萨,还是道教的玉皇大帝,不论是自家的灶王爷,还是村口的土地庙,都是老百姓崇拜的对象,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极其少见的。西方可是只有一个上帝哦!万能的主!”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哎!”熊报春点点头道。

    “对此,费孝通先生有一段十分精妙的描述:‘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消除灾祸。我们的祭祀有些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对我们的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方默南平静地问道,“感觉如何?”

    “这段话十分敏锐地直刺国人隐晦在其心中敬神拜佛的**裸的现实心理。”胖子讽刺道。(未完待续……)

    ps:  求粉红、求推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