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过界河,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偷渡者也有很多是游泳过去,很多偷渡的知青都知道,一旦踏上这条路,就不能回头,偷渡失败被抓回原单位或街道,就永无出头之日。当时,偷渡的知青们有一句话,“湿开了头,就一定要湿到脚”。不少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偷渡。
在我的的记忆中,一到夏天,水库和河里便人满为患。家乡的不少孩童从小就被家人灌输,“好好练游泳,日后去香港”。然后涉水偷渡的。
我们涉水都带着五花八门的工具,毕竟要游上一个小时,体力不支的话,有可能葬身大海,通常所选的汽车轮胎或者救生圈、泡沫塑料等救生工具,还有人将多个吹起来挂在脖子上。有些偷渡者下水后,还一边游一边背诵**语录给自己打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哎!想笑就笑吧。”老人看着他们憋笑憋的辛苦道。
方默南他们笑了起来,渐渐的眼泪流了下来,“老头儿那可是九死一生啊!”程世喜感慨道。
“小子,你说的不错,那真的是九死一生,当时,上述物件都属于严格控制使用的物品。到后来,就连乒乓球都成了其中之一。因为边防部队发现,甚至有人将数百个乒乓球串在一起,作为救生工具。泅渡毕竟是年轻人所为。中老年人和儿童妇女通常选择陆上偷渡,从鹏城梧桐山、沙头角一代,翻越边防铁丝网,粤语中戏称为“扑网”。为了躲避警犬,一些逃港者临行前会到动物园收买饲养员,找一些老虎的粪便,一边走一边撒,警犬闻了粪便的气味,便不敢追踪。
当时对偷渡者的打击是异常严厉的。凡不经合法手续前往香港者,都被视为“叛国投敌”,抓到就处以收容。而边防部队对于偷渡者是最大的障碍。我听当时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偷渡者,那家伙偷渡了十二次,创下了一个记录。到第13次,边防战士看了他都脸熟,实在不好意思再抓了,他才成功地逃到了香港。据他说,60年代以前边防战士遇到不听命令的偷渡者可以随时开枪,许多偷渡者被打死在滩涂上和山里。此后,由于上级的严令,开枪的现象才逐渐消失。”
乔凤仪捂着嘴,眼泪刷刷的,“哎!别担心,我算是幸运的,边防没有开枪,就是被抓到也是收容改造,我比那家伙幸运,一次就成功了。”老人自我解嘲道。
老人陷入回忆有道,“62年是 饥荒最严重的时候,绵延于长百余里的公路上,外流群众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如“大军南下,来势汹汹”。这些偷渡者成群结队,每人持一根4尺多长的木棒。我记得带头的偷渡者公开说:“谁阻挠我们,我们就用木棍和他们搏斗,冲过去,就算开枪也不后退!虽然我们下水的地方离香港最近,可这里的风浪很大,很多人淹死在这里。这是偷渡技术中难度最大的。可由于被边防军抓到的机会最小,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在这里下水泅水。 ”
“当时下水的人很多,可随着游的时间越长,渐渐的就拉开了距离,很多人由于体力不支,掉队了,其结果……”老人没有说下去。他爬到海岸线上,大口大口的喘气,不是激动的站在香港的土地上,而是他活了下来,当时的他,累得手臂再也划不动了,如果不是身边的兄弟帮了一把,也许他也……
不过结果大家都知道,虽然偷渡成功的人有很多,但葬身大海的亦不少,以当时的情景来说,由于饥饿,本身的身体素质就不能支持长达一个小时的泅水。而且所有的救生工具是严查的对象,许多人都是只身涉水的。能活下来,简直是奇迹,游泳可是很耗费体力的。(未完待续。)
ps: 求粉红、求推荐。赏张粉红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