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着城市的容颜,更用执着的精神建筑着淮州大地美好的明天。
为了展现苍海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近日,本台记者深入部分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和建设者们一起感受苍海重点工程的前进步伐,记录现场发生的感人故事,见证奇迹诞生的背后花絮,展望未来跨越发展的美好前景。
元月12日,苍海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地。
今天一大早,太阳懒洋洋的从东方爬了起来,一点神气也没有,空气中似乎更多了一些令人胆怯的寒冷,人们不敢伸出自己温暖的双手。当天,气象部门天气预报仍然显示:零下15c。走在工地的路上,听到的是嚓嚓嚓的冰渣声。
从开工到从地基的开挖,到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再到今天主体工程初具规模,时间的跃动中,这里,展现给人们的变化总是日新月异。请看下面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决不能给公司丢脸”。
张强是承建方派驻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负责设备安装工程的项目经理。
这位刚刚30出头的北方小伙子给人的感觉,腼腆内敛。他告诉记者,在土建工程基本完工之后,目前工地上的主要工作便转向了设备的安装调试,而这一工程正是由他们公司承担。
张强说,自己和苍海很有缘,从工作一开始,他就来到苍海参与了正大公司甲醇项目工程的建设。去年,公司承建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后,他又通过公开竞聘,当上了项目经理。
“污水处理厂是苍海县的重点工程,公司领导对此很重视,专门抽调了一批素质强、业务精的技术人员。”张强介绍道,自去年6月6日,公司正式进驻工地之后,为了保障每个阶段任务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项目部一班人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工地。12月初,按照指挥部要求,完成了通水和单机调试。12月25日,设备安装工程量已完成90%。预计春节前,整体设备安装将全部完毕。整个工程时间比指挥部要求要提前一个半月。
“我们决不能给公司丢脸。我们一定会给苍海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张强对着镜头,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为了保障工期,自工程开始以来,项目部没有一个人请过假、回过家。张志强说,正是大伙儿的齐心协力,才有了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推进。面对连日来的持续低温,为了保障一线工人良好的身体状况,公司专门给每个宿舍安装了空调,后勤人员还特意备齐防寒设备。
张强的儿子今年3岁了。他告诉记者,孩子很可爱。只是长时间不在家,孩子见了自己总像见了生人一样躲着。“等工程完了,抽时间好好陪陪儿子。”低沉的话语中,掩饰不住的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思念和牵挂。
镜头二:“我是一名党员”。
崔师傅是电工班的班长。除了张强外,他是公司派驻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部的唯一一名老党员。
由于技术最全面、业务最精湛,为人又老实厚道,班组成员们都亲切地把崔师傅当做老大哥。平日里,工人们遇到什么问题,总是找崔师傅请教,崔师傅也总是不厌其烦为大家耐心讲解。每天,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外,快50岁的崔师傅总是闲不住,白天的工作干完了,他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工地上对大家白天的工作再仔细地检查,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十一二点。
崔师傅说,自己的父辈们也是干这一行的,而如今,他的儿子又子承父业,在建筑学院学工程造价。祖祖辈辈这样传承下来,崔师傅对自己的工作有着一份不寻常的情感。不管是和朋友,还是和家人在一起,他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工地。苍海对崔师傅同样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从2006年来这里,他已经参与了苍海四五个重点工程的建设。他说,十几年来,他见证了苍海突飞猛进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市委、市政府抓城市建设、环境治理,苍海城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听工地上的工友们说,崔师傅儿子今年正逢大学毕业。作为一家之主的他由于工作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家里人三番五次地打电话催促他,让他抽时间回家一趟,考虑一下孩子的工作安排问题。可他仍然放不下他的工地、他的工友。他说:“这里更需要我,我是一名党员,要给大家带个好头。”
“觉得亏欠亲人么?”面对丁洁的提问。崔师傅没有回答,但那张已略显沧桑的脸上,却能看到亮滢滢的泪水在闪烁。
镜头三:带着婆婆上工地。
这是建设工地上一个再简易不过的工棚。
一位满头银发、佝偻着腰身的老大娘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慢悠悠地晃动着手里的蒲扇。只见她,一会儿低头闭目养养神,一会儿抬头看看工地的大门。
这位已74岁高龄的老大娘,是工地材料员牛荣的婆婆。牛荣夫妻俩都是建设方公司的职工,受工作性质的影响,夫妻俩常年在外奔波忙碌,根本顾不上家。婆婆是公司的退休老职工,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理解和支持,常年帮着他们照顾家里和孩子。如今,孩子已长大**,在上海成家立业。婆婆却由于劳累和年龄的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