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三年,荆州叛乱。一群明朝余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集结成一股不小的力量。朝廷内外人心惶惶,不知会派谁前往叛乱,毕竟前方连番失利,搞不好搭上性命也不一定能够平定。皇帝经过几番考虑,决定由端亲王领兵前往。在朝堂宣布了这一决定后,命他即刻出发,不得耽误。
荆州的战势比宁雅想象中更为艰难,她怀疑顺治允许家眷随行是不是打了如果战败,就让他们全家陪葬的主意。
两个哥哥随同父亲一同出战,荆州暂居的王府里只有一干女眷和乌雅氏生的幼子,七岁的克善。
府外哭声震天,隆隆的炮火就像在耳边炸响。克善吓得哇哇大哭,宁雅扶着额娘坐在大厅里焦急地等待着回来报信的人。
浑身浴血的端亲王,匆匆忙忙的奔进王府大厅,把克善从奶娘怀里拉出来,抱到长女手上,“宁雅,立刻带着克善……”端亲王撇了眼不断摸眼泪的新月,虽然不喜欢这个女儿,但终归是他的骨肉,若能逃出去将来也能帮衬克善,“还有新月,你们化妆成难民,逃出去!”
宁雅被端亲王染血的脸庞吓得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阿玛!您说什么!?”
“宁雅!阿玛和你的哥哥们,都将战至最后一滴血,我家唯一的命脉就只有克善了!现在,我把保护克善的重责大任交给了你!”
“难道我们等不到援兵来?”
“来不及了!”端亲王从腰间抽出一支令箭,一把匕首,用力塞进宁雅手中,“如果你们路上遇到我们八旗的援兵,只要出示我端王令箭,他们便知道你们是忠臣遗孤,自会竭力保护你们了!如果路上遇到敌人,为免受侮,我要你杀了克善和新月,再自刎全节!”
宁雅瞪大了惊恐的双眼,注视着手里的令箭和匕首,在惊慌失措中,已了解到事情再无商量的余地,一切都成定局了。
“女儿明白!”宁雅握紧手中的令箭和匕首,逼回眼泪,低头应道。
“阿玛!不要啊!我要和大家一起死……我不要三姐的保护!我宁愿和您一起死!”在一旁呆立许久的新月终于忍不住痛哭出声了。
没理会新月的哭喊,“莽古泰,翠竹!”王爷大声喊着。
“奴才在!”
“你们负责保护宁雅,新月跟克善,护主出城,护主至死!这是命令!”
“是!”莽古泰和翠竹有力地回答。
“快走!是我的儿女,就不要拖拖拉拉,哭哭啼啼!”端亲王将三人往门外推去。
知道没时间耽搁了,宁雅拉着新月,让莽古泰抱着克善奔出门外,强迫自己不回头,一行人换上破旧的粗布衣裳,混杂在一大堆的难民中,从荆州城的边门逃了出去。
难民们的争先恐后,孩子们的唤爹唤娘,和荆州城里的火光冲天……全都搅和在一起。
一切都让宁雅的神经几乎要崩断,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弟妹们唯一的指望,绝对不能倒下。借着汹涌溃散的人潮,他们不敢停歇地走了一整天。
新月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脚底都磨出了水泡。克善又何曾吃过这种苦,一路上哭哭啼啼,到晚上,连声音都喑哑了。偏偏这晚,走着走着,忽然天空一暗,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
顿时间,被淋得混身湿透。深夜,他们好不容易挨到一个废墟,在断壁残垣中,找到一片未倾倒的屋檐和墙根,他们瑟缩在墙根下,聊以躲避风雨。等到雨停了,克善就开始发烧了。
莽古泰生了一堆火,大家忙着把湿漉漉的衣服烤干。新月紧搂着克善,感到他全身火烫,急道,“三姐,克善的头好烫,怎么办?”
闻言,宁雅把克善抱进怀里,用脸贴着克善的额头,温度高得吓人,“翠竹,快烧些热水。”一边说着,一边将克善挪到离火堆近的地方,用帕子敷在他的额头。
克善躺在宁雅的腿上,可怜兮兮地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回家呢,我想额娘了。”
给弟弟喂了水,宁雅摸着他的脸庞说,“振作起来!你是阿玛的儿子!从现在起,你只有我和新月了!你脑子里要想的,就是要为阿玛和额娘努力活下去!懂了吗?”
克善拚命忍着泪,点了点头。
新月看到弟弟的样子,忍不住眼泪又落了下来,不知道要怎样办才好。
宁雅哄着克善平静下来,把他交给了翠竹,吩咐隔一刻就换一次帕子,又让莽古泰再多烧些水。抬眼见到新月哭丧的模样,一股子气止不住地往上冒,但也明白新月不同于自己,有过前世的磨练,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任何苦,于是又压了下去。
“新月,你过来。”
听到宁雅叫自己,新月慢腾腾地挪到她身边,她从小就有点怕这个姐姐,加上这次逃难带的丫鬟也不是云娃,就更让她不安了。
宁雅看她头发散乱,上头灰扑扑的一层黄土,粗布衣服也划开好几道口子,当下心中对她也多了几分宽容。
“别哭了,脸上脏的像花猫。”宁雅抬起袖子擦了擦新月的脸,正色道,“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