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雨翻云邪王天下-四十二章重归江湖
四十二章重归江湖
数日之前,朝廷对外宣布魏国公徐达因长年征战,奔波劳顿以致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至于此书真正死因,暂且不提)。朱元璋闻之伤心欲绝,辍朝祭奠深致哀悼,并列徐达为开国武将中之第一功臣,誉之为“万里长城”,并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长子徐辉祖承嗣爵位。
裴距不二日便上奏辞去官职,携妻归隐田园。朱元璋感其功劳,又念徐达生前之功,故遂之。
恰逢皇太孙麟世,普天同庆,朱元璋大赦天下,摆宴宫廷顺及为裴距送行,宫宴上,裴距总算见着了当今大明太子殿下‘短命鬼’朱标,裴距说实在的觉得这太子当得真够窝囊的,竟然被自己的流氓老爹带了绿帽子,直把亲弟当成了儿子养,最后还被自己的丈母娘给害死了。想着这事,裴距正又记起科考,明朝规定,所有科考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仿照古人立言,要按照圣人的思想去写文章,这个圣人是谁呢?朱熹。这位差点成为朱元璋祖先的圣人到底是什么货色呢,他一贯主张天理为本,要牺牲人欲,那句著名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他思想的体现。这样的一个人满嘴仁义道德,按说应该是个道学家,但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扒灰(不懂的可以去查书),搞大了他儿媳妇的肚子。有这种行为,称呼他为也很贴切。就是这么个败类,居然被当成圣人,他曾经给四书写过注,也就是标注他自己的理解,然而这些理解被统治者看上,要求所有的学子必须按照朱圣人当年的思维来答题。天可怜见!朱圣人当年可能在上茅厕想出一句,写下来,吃饭时又想出一句,写下来,本来就作不得准,而过了上百年居然要所有的人按照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简直是一种折磨!如今看来朱元璋绝对是朱熹的后代,两人就他妈一路货色,都好搞大儿媳妇肚子这一口。
////////////////////////////////////////////////////////////////////////////////////////////////////////////////////////////////////////////////////////////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雪“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确,人的一生总免不了经历离别。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相聚久了,总免不了离别。离别总是苦涩的,离别总是伤感的,离别总是让人依依不舍的!所以古往今来,文人笔下描写离别的作品都少了一份欢愉,多了一份惆怅。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离愁别绪。
刚拜别前来相送的虚若无,这两年来李文忠,胡美等开国功勋相继被朱元璋因由处死,裴距知道,虚若无已经和朱元璋闹得很僵了。唉朱元璋想永葆自家的江山,想建设一个法制厉行的美好社会,他不能允许自己开创的国家混乱污秽,他想规避掉自己死后天下复又大乱的任何一点风险,所以他屡出铁碗重拳,按他的理念和思路来说,他没有错。而各大功臣呢?都是血火里冲杀出来的好汉,吃过苦,挥过汗,流过血,坐了江山后想过得舒服一点,享受一点,所以不免放纵一些、恣肆一些这虽然可以理解,但前提是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其实,这类问题说到底,症结势必还是要归结到制度问题上来。封建社会的制度弊端在封建社会恐怕是任何帝王也解决不了的,人类惟有不断地迈进更文明、更民主、更开明的社会形态,才能从根子上来克服这些弊病吧。
‘大哥!’一道熟悉声传来打断了裴距的思绪。
裴距掀开车帘,下得马车,望着那熟悉的身影,微笑道‘小肅,都说了别来送了,如别人发现可不好。’
‘大哥放心吧,此次前来路程极为保密,只小弟以及郎先生,夫先生知晓。’朱肅与裴距的关系目前还不宜暴露。
‘为兄事前跟你说的要求你没忘吧?’裴距似笑非笑道。
朱肅拍着胸腹,担保道‘小弟字字句句牢记在心。’接着黯然道‘大哥你和老三,轩妹这一走,恐怕我们四人又得许久不见。’
裴距拍着朱肅的肩膀,柔声道‘不会太久的,你要记住为兄说的‘隐忍’两字。平时遇事多请教两位先生。’转向另二人道‘有劳郎兄,夫兄对小肅多家关照了。
’郎永清与夫摇晋立马恭敬道‘尊主放心,我等必将全力辅佐五殿下。’
裴距展颜一笑,随即登上马车,朱肅等三人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挥手作别
////////////////////////////////////////////////////////////////////////////////////////////////////////////////////////////////////////////////////////////